作者:林紅

「這劇本一定得獎。」觀畢電影《超犀女王》(Promising Young Woman),我預期這部以「女性復仇」為題材的電影必在本屆(第九十三屆)奧斯卡金像獎綻放異彩。

如我所料,甫拿下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電影學院獎」年度最佳「英國電影」及「原創劇本」之後,《超犀女王》在國際影壇盛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中再獲「最佳原創劇本獎」。

原創劇本獲獎在電影界是極高的殊榮。劇本是電影的靈魂,沒有好劇本就不會有好電影。好劇本涉及多個重要元素,最關鍵者首推「原創性」;劇本獎項亦分「原創」與「改編」兩類。

電影事業走過歷史長廊發展至今,要為一部新片尋找主題再寫出原創劇本實非易事;導演與編劇須絞盡腦汁,先過濾許多被使用過的橋段,再耗盡創意與巧思,才可能滴出饒富新意又不落俗套的劇情與呈現手法,若要提升到雅俗共賞且富深意與啟發性的層次就更難了。

分別在第九十屆(2018年)及第九十一屆(2019年)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的驚悚片《訪.嚇》(英文原名Get Out)和音樂喜劇《綠簿旅友》(英文原名Green Book),就是編劇的原創成果。前者藉懸疑手法延伸出人性極病態的私慾,後者透過赴南音樂巡演之旅打破黑白藩籬,譜出一段真摯的友誼。兩片一恐怖一感人,都在影射一直於美國社會存在的根本問題——種族歧視,卻以嶄新的橋段擦亮觀者眼目,令人對歧視議題生發深層的省思。

《超犀女王》是另一部從英國女導演兼編劇芬諾(Emerald Fennell)細密的濾網裡滴下的原創精華。取材聳動而尋常的社會議題「大學性侵案」,本來可以拍得平凡無奇,在觀眾心裡過眼雲煙就消失,正如現實人生諸多公理不彰的事擦肩而過,人們只置身事外。芬諾卻為這尋常議題投下震撼彈,透過懸疑驚悚的橋段,層層剝開女主角凱西為好友復仇的連串過程,並以極端殘忍的結尾釀造「大快人心」的觀影效果。

電影開始,凱西白天在咖啡店打工,晚間化身成夜店醉倒的女郎,讓心術不正的男士將她「撿」回家。當男士反覆確認她神志不清、正動手要跟她發生關係,凱西在喊完「不要不要」之後就清醒過來,以譏諷口吻掀起對方人臉獸心的真貌,讓這些男人留下自尊心被撞擊的陰影。

劇情逐漸托出凱西復仇的因由,跟她一起考進醫學系的妮娜,在大學派對上喝醉並遭男同學艾爾性侵,校方與司法系統卻放棄調查;身心重創的妮娜求訴無門,反被同學訕笑,指責她「行為不檢」,最後走上自殺之路。面對摯友之死,凱西自責派對當晚沒有陪伴她,對人性與體制更大感失望,遂從醫學院輟學。

電影對凱西深埋的痛有極細膩的刻畫,她施計復仇的過程並不血腥,用自己的身體去警惕世俗:「當女性有足夠意識明確地喊出『不要』時,男人就無權碰觸。」她找回當初不相信妮娜被性侵的女同學讓她喝醉,再找位陌生男人帶她到酒店,讓這位「沒有同理心」的舊同學體會其中滋味。另外,凱西回大學,與當初對妮娜指控艾爾性侵冷眼旁觀的系主任會面,設計讓她感受:「妳女兒正獨自在一群喝醉的青少年中。」母親的臉馬上慌張到求情、道歉,那時凱西忍不住笑說:「同一件事發生在妳在乎的人身上,感覺就完全不一樣嗎?」

劇中穿插了凱西與舊同學萊恩重逢,展開浪漫的戀情。英俊幽默的萊恩滋潤了凱西,抹去了陰霾,讓她變得快樂開朗;乍看間,凱西走上療癒之路,可以揮別過去,展望幸福。若然對每位劇中人都是喜劇收場,但對未登場就屈辱輕生的妮娜呢?我深知故事不會到此而終,就屏氣凝神等待下文。果然,妮娜遭性侵當晚被一群男生用手機錄下,影片出現在凱西眼前,目睹好友大聲嘶吼卻無人救她,包括自己所愛的萊恩在內!

電影高潮隨影片的出現急轉直飆,凱西扮成脫衣舞孃,於艾爾結婚前夕來到他的單身派對現場。當時艾爾已是位傑出的醫生,文質彬彬、道貌岸然,實難想像他有過如此卑鄙的惡行。凱西施計把艾爾上銬並道明身分,先勾起他做過的事,再將妮娜的名字刺青在他身上,要成為他沉痛的記憶。艾爾卻瘋狂地掙脫,最後讓凱西窒息而死。隔日,艾爾的朋友喬發現了,竟幫艾爾「昧著良心」,協助燒毀凱西的遺體。

怵目驚心之際,劇情又來個急轉彎,凱西早將影片與相關信件,寄給當年因辦理妮娜一案失責而深感罪咎的葛林律師。電影在艾爾的婚禮上,大群警員四處搜索,最後將他逮捕逋的鏡頭下結束。

我被《超犀女王》震懾,發現其中隱含強烈的社會公義意識。片中受害人可以是被性侵、被霸凌、被勞役、被虐待、被種族歧視,又或單純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被剝奪的基層百姓,卻未必有位凱西能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甚至採取實際行動去伸張公義。我們的社會有無數多的妮娜,凱西卻少之又少。

聖經彌迦書明言:永生神向世人所要的善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六8)往往,渴求公義都是遭受不公平對待或被忽視的人。耶穌來世走遍各城各鄉,與貧苦大眾為伍,醫治他們的身心疾痛,豈不是以祂的憐憫為公義發聲嗎?

章題圖片來源


林紅
香港出生,在地球繞了大半圈,目前定居英國,養有三子女。早年於基督教報社任職資深記者及編輯,婚後全職持家,輟筆廿載,被聖靈喚回寫作的初心,成為自由作者。文章散見於香港、台灣及美國的華人基督教報章及雜誌,曾多次獲徵文賽佳作。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