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倩

當上帝將錫安被擄之民帶回,
我們好像作夢的人,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我們喜笑,我們歡唱,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好運氣。
列國的人都在談論我們——「上帝對待他們真是奇妙﹗」。
上帝這樣奇妙地待我們,我們是一群快樂的子民。
上帝啊,現在,再為我們行大事——
使甘霖降在我們枯竭已久的生命之中,
好叫那些在絕望中撒種的能夠歡呼收割,
好叫那些懷著沉重心情出去的,
能夠帶著滿滿的祝福,喜笑地回家。(註1)
「『我們喜笑,我們歡唱,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的好運氣。』這是真實基督徒的光景,是行走在救贖真道上的記號⋯⋯這樣講並不表示喜樂是基督徒生活必備的道德要素。在我們當中,可能有人正經歷極端的悲傷和痛苦;有人處在人生低谷,喜樂似乎遙不可及。在這樣的處境或時刻,我們不應當說:『看吧,事實證明我不是個好基督徒。基督徒應該滿口喜笑,滿舌歡呼,我做不到。我一點都不喜樂,因此我一定不是基督徒。』」(註2)
我想這是魔鬼創造的瞞天大謊,就是偷走對活著感到喜樂的感受,以及因為喜樂而帶來神賜予的果子,然後自我放棄地說「我做不到信耶穌得喜樂的人了」。接著就被這樣的「信念」欺騙,認為配不得「做基督徒」,寧願在人前做一個「好信徒」,裝作一個虔誠的人,轉頭卻在暗地裡偷偷哭泣,問神為甚麼自己沒法用行動做一個喜樂的人;縱使太多排山倒海的見證說「怎樣靠神而得喜樂和重生」,但自己怎樣「努力」也做不到。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那帶種流淚出去的,
必歡呼地帶禾捆回來!」(詩一二六5-6,《和合本修訂版》)
默想這段經文時,想起曾經也在「在絕望的淚中撒種」的日子。十八歲那年更換成人身分證,我加上了英名別名,意謂「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喜樂的人」,可惜事與願違。即使我信了主一段好長的日子,但仍受情緒病困擾(直到現在仍然如此),亦會疑惑神到底是否存在。在悲哀中撒下種子,希望終有一天能夠放下傷痛,好好的活著。在沉重中的心情度過自己信仰的首二十多年,直到最近才開始感到做一個基督徒應有的活力。
寫詩的詩人深明這個道理,相信有一天子民必定能夠重返耶路撒冷,曾經被擄但獲得釋放後,可以不畏政權,一邊唱著這首詩、喜樂地前往聖城敬拜神。因此,列邦中有不信神的人,也因為神的大能讓他們不得不信「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
人總是在絕望播下種子,但終有一天得喜樂為收成,帶著滿滿的禾捆回來。這份收成所帶來最大的喜樂,是神直接賜予的果子。「神看一切所造的,看哪,都非常好。」(創一31)這些果子明證神是如此奇妙,能夠做到別人認為難以實現的事。祂持久的應許,是由歷世歷代的信徒一同用行動見證祂的信實,最後看到喜樂不斷地結出果子。
(註1)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天路客的行囊:恆久專一的順服》,郭秀娟譯(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18),頁110。
(註2)畢德生:《天路客的行囊》,頁112。
小倩
80後,出身自靈恩派,成長於信義宗,現於一所五旬宗教會探索信仰,經常在教會聚會失蹤。愛讀舊約、愛守安息日,同時認為宗教的虔誠不在於表面行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