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小倩

安息日的真諦
作者:赫舍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
作為一個基督徒,其實已經慢慢失落對神創造天地的體會。我們可能會記得星期日要上教會,但忘了為何一定要在星期日。很多教牧都說:星期日是屬於神的,所以理所當然這天要返教會。可是星期日對我來說是一個惡夢的日子:崇拜、小組,可能還有愛筵,結果我要跟朋友說,星期一不要找我,因為星期日的活動已消耗掉所有能量,我可以一睡不醒。
但當我參加一些查經班,開始打開五經(妥拉)的世界,進入猶太人的視角看生活時,我看到他們的生活智慧,雖然人因為吃了禁果而墮落,但神依然沒有收回創造時的應許:「因為六日之內,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第七日就安息了;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出二十11,《和合本修訂版》,下同)
當我看《安息日的真諦》,希望這本薄薄的書能夠給我甚麼答案,讓我的安息日不再那麼「辛苦」,好像是為了滿足教會的生活而「守安息日」。書中提到:「在第七日,我們不再為著生存進行殘酷的鬥爭,而是止息個人與社會層次的一切衝突。這日子意味著人與人、與自然之間的平安,意味著在人裡面的平安⋯⋯當我們在過安息日時,必須滿懷『喜悅、恩惠、平安、與極致的愛⋯⋯』」*
於是,我決定設立屬於自己的安息日。星期六的查經班引發我對神話語的渴望(雖然有時候會做不到),日落休息就準備星期日的崇拜,這令我沒那麼辛苦地「追趕」教會生活。我設立自己的安息日後,上查經班是為了尋覓神話語喜悅的芬芳,星期日的教會生活亦不再疲於奔命。我終於明白神為何設立安息日,就是讓我們不為安息日而活,反而將安息日歸回給神。祂創造了六日讓我們工作,而訂立安息日不單為神而守(雖然是誡命),也令我們可以把「好好訂下來的工作都要放下」,在神懷抱裡休息。
第七日是神聖的,對我而言是既神祕又神聖的。神祕,是因為新教已經「拋棄」舊約,「聲言」不用守律法,只需要信耶穌就會得自由。但當我讀經看到耶穌守安息日時,我在想,其實耶穌都守安息日。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7-28)
神聖的是,原來神一開始設立安息日,就是要讓神和人都得到安息,不用工作,單單的敬拜、熱切地迎接神的同在。我們當守安息日,不單要卸下纏繞在身的重擔,更重要的是當天是只屬於神和祂的家人一同慶祝的安息日。一年有五十二個安息日,那是多麼大的福氣!原來安息日不是必然的。
當我回顧這一年多為神守安息日,起初感到困難,如今亦然。但我慢慢將時間一點點交回上主,祂也不多不少地將一份雙重恩典厚賜予我——星期六下午查妥拉的經文,以及星期日崇拜的證道。這像兩份甜點,充滿了我的心,更令我感到好像預先品嚐天堂的美點。
看到書末,才知道作者赫舍爾是個拉比,但他寫的這本書,令我更深了解到自己守安息日不是為了重拾舊約的「老我」,而是像慶祝一個節日。每個星期六的下午我都期待著查經班,也期待星期日中午的崇拜。星期日不再累到虛脫,而是慶祝神藉耶穌賜予我們有安息日,有安身立命之處敬拜祂。
安息日不再是陳腐的宗教禮儀,而是活潑地讓人好好享受神賜予的時光。
*赫舍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安息日的真諦》(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18),頁43-44。
—
小倩
80後,出身自靈恩派,成長於信義宗,現於一所五旬宗教會探索信仰,經常在教會聚會失蹤。愛讀舊約、愛守安息日,同時認為宗教的虔誠不在於表面行為。
—
信徒閱讀運動
陳培德牧師在《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寫在前頭》中揚言要創造一個「齊來閱讀」的新景象,這也是德慧一眾的願景。德慧文化自創立(2006)以來都秉持不變的信念:以閱讀更新文化,於生活踐行信仰,這同樣是《信徒閱讀運動》的宗旨。我們致力形塑一群懂得閱讀世界症候、勇於道破謊言,堅持以文字滋養生命的群體。因此,《信徒閱讀運動》是一場生命革命,也是一場推動教會更新的運動。我們誠邀香港各教會參與其中,一同透過閱讀更新思想,轉化生命。
懶人包了解更多
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小冊子
第二屆信徒閱讀運動小冊子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