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
2001年,當時仍在柳溪社區教會(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 South Barrington, Illinois)牧會的奧伯格牧師(John Carl Ortberg, Jr.),出版了《行在水面上》(If You Want to Walk on Water, You’ve Got to Get Out of the Boat, Zondervan;校園,2003)一書,竟在美國基督教圖書銷售業協會(簡稱CBA)暢銷書排行榜上連續八十周高踞第一名。次年,該書榮獲《今日基督教》評選頒發年度好書獎(2002 Christianity Today Book Award)。從此,他不單因出色的講台表現而廣為大芝加哥地區信眾認識,更躍然成為全美知名的牧者。
書中圍繞馬太福音十四章耶穌行在水面上的經文發展,邀請願意跨出信心腳步、想更多經歷神的讀者,一起學習幾個基本技巧:明辨神的呼召、戰勝懼怕、挑戰信心、管理失敗以及信靠神。奧伯格運用豐富的意象、幽默的筆觸和淺白的文字,引領讀者敢於踏出,泰然面對人生種種波折,靠著神去完成該做的事。這本書改變了許多人的生命。
奧伯格在1957年5月5日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樂福鎮(Rockford, Illinois),童年在鎮內度過和成長。1975年,他進入同州芝加哥城西的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修讀心理學。在學四年間,他都是網球校隊成員,是個優秀的運動健兒。他曾先後獲得伊利諾伊州和威斯康辛州地區大專議會(the College Conference of Illinois and Wisconsin, 簡稱CCIW)頒贈男子網球最有價值球員獎(Most-Valuable Player Award),以及全國大專體育協會(NCAA)頒授全美榮譽(NCAA All-American Honors)。最佳比賽成績是男子雙打在全國大專丙組賽打入四強,以及1978至79年度奪得CCIW男子單打和男子雙打雙料冠軍。1979年,他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獲文學士學位(B.A.)。

奧伯格是個受歡迎的講員,他被母校福樂神學院邀聘兼任特約講師,教授講道學;又是福樂神學院信託委員會成員之一。他的公務繁多,包括「魏樂德靈命塑造中心」(Dallas Willard Center for Spiritual Formation)董事會成員;也參與「今日基督教國際」(Christianity Today International)的董事會;文章常散見於《今日基督教》、Leadership Journal等期刊上。
奧伯格的妻子南施(Nancy Ortberg)出生於洛杉磯,曾從事銷售和保健產業多年,是杜博神學院(Talbot Theological Seminary, Biola, California)的畢業生。二人於1983年6月結婚,共育有三名子女Laura、Mallory和Johnny,皆已成年,家住灣區。夫妻二人曾一起在柳溪社區教會擔任教導牧者八年多,南施負責牧養新世代青少年,透過互聯網向他們佈道。如今,她是MPPC的領袖發展總監(Leadership Development Director),創辦了領導顧問機構Teamworx2,對外為社區提供領袖發展和組織動力的顧問及訓練服務。她又兼任Open Door Church San Mateo堂區負責人。著作有Looking for God: An Unexpected Journey through Tattoos, Tofu, & Pronouns(Tyndale, 2008)和Unleashing the Power of Rubber Bands: Lessons in Non-Linear Leadership(Tyndale, 2008)。

除了《行在水面上》一書大受好評外,奧伯格在2007年出版了另一本備受讚賞的好書《一場遊戲一場空?》(When the Game Is Over, It All Goes Back in the Box, Zondervan;天道,2009),並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ECPA)2008年度基督教書籍金獎。人生如遊戲,有目標,有規則;這本書告訴讀者如何玩好一場人生遊戲。全書內容分為遊戲、目標、策略、玩法、危險、取勝六部分共二十一章,目錄是遊戲說明,每章一策略,每個策略都可作獨立理解和應用——有趣!好玩!叫人深思!
奧伯格還有一本深受讀者喜愛的書,就是2002年出版的《十個改變生命的屬靈操練》(The Life You’ve Always Wanted: 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Ordinary People, Zondervan;道聲,2006),英文版至2008年售出了超過五十萬冊。基督徒在面對屬靈生命停滯不前時,容易感到沮喪;當無力改變這些生命中的軟弱時愈感受挫,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能改變!奧伯格用運動家作比喻,回應基督徒「最想要有的生命」是甚麼:運動家成功不是偶然的結果,而是經過恆常、有智慧的訓練成果。作者提到五項屬靈操練原則:一、尊重聖靈的自由主權;二、尊重每個人獨特的氣質與恩賜;三、操練包含個人生命的高峰與低谷;四、尊重操練的起伏節奏並予以調節;五、明智的屬靈操練從一個清楚的決定開始。本書教導讀者從十個屬靈操練,來學習耶穌基督的生命態度,讓基督的性格深刻烙印在自己的性格中,藉著操練落實在生活中,成為改變生命的開始。
奧伯格的著作不少,英文版全部由老牌福音派出版社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發行,由於受讀者喜愛,大多已譯成中文出版,包括:《愛的十二個練習:終結冷漠,突破愛的倦怠》(Love Beyond Reason, 2001;校園,2017)、《褥子團契》(Everybody’s Normal Till You Get To Know Them, 2003;校園,2005)、《上帝愛你這麼多》(Living the God Life, 2004;校園,2007) 、《神與你同在》(God Is Closer Than You Think, 2005;校園,2007) 、《信心,不怕懷疑》(Faith and Doubt, 2008;天道,2010) 、《活出神心意中的我》(The Me I Want To Be, 2010;證主,2010)。未克中譯的只有三書,分別是:Grace: An Invitation to a Way of Life(2000;與Laurie Pederson和Judson Poling合著)、Now What? God’s Guide to Life for Graduates(2005)和Who Is This Man?( 2012)。此外,奧伯格編製的多媒體聖經教材Old Testament Challenge迄今已出版了四套,小組查經材料New Community Series則由柳溪社區教會出版,供內部使用。
基本上,奧伯格的教導和他的著作主調是一貫的,就是看重信徒個人的靈命塑造,在真實的生活中經驗轉化和成長。他鼓勵信徒遇到挫折時不要灰心,也不要為了安穩和舒適而活在「假、大、空」之中;要多從生活中經歷上帝的愛,敏銳於祂對我們的呼召和挑戰,享受神為我們豐富的預備,與主建立永恆密契的關係。
台灣資深書籍主編應仁祥2007年初曾在〈奧伯格的穿越球〉一文中,對奧伯格的著作有很鮮活傳神的解構,筆者對他的觀察頗表認同:「每次讀奧伯格的書,總會讓我想起張德培〔退役男子網球運動員〕⋯⋯奧伯格像個非常認真、『追球追到底』的網球選手,緊緊盯著許多才華洋溢作者所『擊出』各種獨到、但不一定容易消化的見解,硬是在球落地的時候,想出一個生活中的類比來理解,在旁人早就放棄的時候,打出一記連原作者可能都驚歎的穿越回擊⋯⋯好比《行在水面上》,就以另一個有名的貴格會作家巴默爾〔Parker J. Palmer〕《讓生命發聲》〔Let Your Life Speak: Listening for the Voice of Vocation〕為創作基調,最終寫得比巴默爾貼近聖經信息;《神與你同在》書中架構,也和魏樂德〔Dallas Willard〕的《上帝的聲音》〔Hearing God – Developing a Conversational Relationship with God〕頗有相通之處,從同在、與神溝通,一直談到上帝看似的缺席,然而,奧伯格就是有那個本事,將魏樂德某些讓人頭疼的邏輯推論,講得一清二楚;至於奧伯格早期的著作《這裡發現神的愛》,更是把史密德〔Lewis. B. Smedes〕的觀點塗上色彩,使得這位百萬作家不得不稱讚:『奧伯格把上帝的愛寫得更人性、更美麗,展現出一股我們從未見過的力道。』⋯⋯張德培高掛球鞋後的今天,很高興在奧伯格的文字裡,我又找到了這樣的精神。」(《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https://www.fhl.net/main/sheep/sheep17.html)
2012年1月19日,超過二千名代表聚集在奧蘭多,因美國長老會中有成員教會在按立同性戀神職人員的立場有所偏離聖經,他們宣布成立福音派變革機構(Evangelical Covenant Order of Presbyterians,簡稱ECO),並承諾:「為耶穌基督建立門徒(福音派);並通過在神的恩典(公約)中建立有責任的、符合聖經的關係的領袖;承諾共享生命的道路(規則)。」奧伯格是中流砥柱的重要人物,帶領教會重拾健康信仰。
*原載於「德慧文化事工通訊」(第32期 / 2012年9-10月),經編輯修訂。
(章題圖片來源)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