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台灣知名女作家程亦君牧師,在今年(2017年)1月出版了個人第四本著作《沉默的足跡:走一趟遠藤周作的長崎歷史文學行旅》,趕在電影版本《沉默》上演前,為觀眾讀者對遠藤周作這部文學名著提供另類導賞。除了自己主力執筆外,她還邀請了兩個妹妹程亦妮和程亦華一起參與策畫和筆耕。
大妹程亦妮從國立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畢業,專長化工研發技術,曾著有《程老師手工皂講義》系列書籍、《程老師保養品DIY講義》,經營儷活綠色生活館,喜愛自助旅行。小妹程亦華是日本大阪藝術大學文藝學科畢業,留大阪擔任中華學校教師。程亦君本人是生於台北的六十後,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畢業,大三時首篇小說創作獲選為「幼獅文藝金獅獎」徵文大專組優勝作品。大學畢業後任職書籍出版與雜誌企劃編輯、影音文宣、學生工作、聖經教師、文字創作等工作,後在中華福音神學院完成學位課程。程亦君和她的丈夫陳正宏牧師都是筆者的好友,正宏從前是校園福音團契的資深同工,長期委身大專及畢業生工作。如今在桃園地區牧養教會。
程亦君首部著作《藏書票的秘密──這一代人與舊約的相遇》出版於2001年4月,以聖經故事長篇創作小說體裁寫成,分四部分講述天地的來歷、推動歷史的手、真知灼見及復和與盼望,幫助讀者認識並擁抱舊約深情的上帝。本書面世後,隨即榮獲「2002年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文藝創作組年獎」。此書在2009年改版,易名為《舊約會說話》。評審評語是:「舊約時代的人與事、現代的人與事:兩者有何關聯?程亦君的《藏書票的秘密》嘗試給讀者一個真確的答案。原來『舊約時代』與『現代』不是兩道永不相干的平行線,程亦君嘗試為這兩道線的交匯點寫一個有趣的故事,透過一枚寫著『新生命』的藏書票,讀者可以隨著書中的主角經歷舊約時代的種種。本書文、情、理、趣兼備,文字通暢流麗;最難得是情思新穎活潑,主角王信輝的『舊約之旅』,無疑是作者的主觀想像情節,但又處處與舊約史實彌縫貼合,絲絲入扣。作者『希望透過現代處境觀點來探討舊約信息在現代之應用』的想法,貫徹全書,主線明確、焦點集中,是以評審委員一致推薦。」此書曾被新加坡遠東福音廣播改編為廣播劇播出。
爾後,經過十年醖釀,她的第二部作品《夜光──耶穌家譜女性的冒險旅程》於2012年10月在香港面世,以相類手法引領讀者進入耶穌家譜探秘。全書除首尾序曲和終曲外,共分為「醜聞」和「永恆的山丘」兩大部分,各有六章組成。作者以設計訪問的方式,透過對馬利亞的訪談,讓耶穌家譜中的女性人物她瑪、喇合、路得、拔示巴逐一登場。這些人雖都是並不完美、富爭議性,甚至是猶太以外的外族人,或看似毫不重要,卻能擠身耶穌基督的家譜中,且是缺少不得的關鍵人物,清楚說明福音的真諦,就是人人均可以離罪稱義,活出神眼中有意義而獨特的生命,情節十分動人。作者藉華人女性的視角和立場,以交織的文藝技巧將耶穌家譜中這些女性人物的故事穿插敘述,運用她熟悉的舊約聖經背景知識,將每一個故事人物活潑生動道來,吸攝著讀者對這五位女性靈程冒險家神奇生命見證的閱讀目光和興致,是本教人一旦拿在手上翻閱便捨不得放下來的好書。與前書相隔十一年,《夜光》竟又榮獲「2013年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文藝創作組推薦獎」。2015年,此書在台北再版。
她的第三部作品是《老英之歌:英國宣教士石明理與安莉的故事》,初版於2014年1月。本書講述海外基督使團宣教士石明理與石安莉的故事。他們是長期在台灣宣教的第二代宣教士,1975年他們離開遠在英國的家鄉,冒險踏上陌生國度,克服各樣適應異文化的挑戰,努力要對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有所貢獻。透過將近四十年漫長歲月,付出生命影響力在台灣青年學子身上。全書除序曲和後記外,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兩位『老英』的原鄉──拜訪石明理與安莉的述職之旅」;第二部「酸甜苦辣的曲調──安莉早期任期的回憶自述」;第三部「跨越邊界的挑戰──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事奉位置」;第四部「落地生根、結實纍纍」。書末附錄了許多有趣的家庭生活小點子。期間石明理決定冒險為新來宣教士重編中文學習教材,而石安莉則投入學生福音工作。作者程亦君在2008年跟隨石明理與石安莉夫婦返國述職之便,拜訪他們在英國的老家,從利河谷北岸風景認識石明理的成長故事,又從利河谷南岸風景去了解石安莉的成長故事,知道他們的愛情故事,並明白英國教會的宣教觀。
《沉默》是日本近代文學名家遠藤周作的重要著作。他在1965年至長崎旅遊,走進大浦天主堂旁邊的十六番館,與一枚「踏繪」(鑲在木框中的銅雕畫)相遇,在鑲鑄踏繪的木框上,有一些像是腳指印的黑色痕跡吸引他駐足沈思。原來那枚踏繪背後的真實歷史,是由耶穌會傳教士牽引起長達將近三百年日本尋常百姓追尋真信仰的故事,狂風烈雨無法全然摧毀生命的花朵,非常壯烈感人!之後他數次造訪長崎,訪察那枚踏繪所代表的真實歷史事件,由此開始小說《沉默》的創作(1966年),也展開他個人創作的新里程,之後他陸續以《沉默》背後的歷史事件寫出一系列的傑出作品(即《沉默》加上1982年出版的《女人的一生:菊之時代》和《女人的一生:幸子之時代》,合稱為遠藤周作的「長崎切支丹三部曲」)。
1971年小說《沉默》在日本由導演篠田正浩拍成電影;1988年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接觸到《沉默》一書,就被它的內容深深吸引。2014年,他與製作團隊選中台灣作「沈默」電影外景拍攝地點,至2016年底完成美國版電影「沈默」。自2015年至2018年,日本政府將那段史蹟以「長崎基督教會群歷史遺跡」為代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遺產登錄,表示日本政府與民間承認這部分歷史是屬於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究竟《沉默》一書是在訴說什麼樣的故事?竟能吸引兩位東方與西方的導演相繼拍成電影?程亦君姊妹三人經多方籌措準備,在2015年秋天聯袂到訪長崎,循著當年遠藤周作在長崎的足跡,訪察《沉默》一書的歷史背景故事,讓那些動人故事重現,發現很少人知道的日本文化的其中一面。他們將那些事蹟搜集整理成書出版。《沉默的足跡》以遊記散文與實用旅遊資訊,導覽日本文學名著《沉默》背後動人的真實歷史故事,讓讀者可藉此增廣人生觀與世界觀,探索一個你從未知道的日本,反思人生和存活意義,甚或有機會親自走一遭之需。本書可說是田野考察、旅遊文學和傳記文學的集成。
全書共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是「在長崎,遇見遠藤周作」,內容包括:遠藤周作文學館;從一枚踏繪開始的旅程;《沉默》背後的真實歷史——基督宗教在日本的崎嶇路;日本基督(天主教)教會簡史;遠藤周作的《沉默》故事;遠藤周作與長崎「切支丹」三部曲;《女人的一生》——以大浦天主堂為小舞台的捨己之愛。第貳部分是「循著《沉默》的足跡,尋找比生命更好的東西——長崎到南島原的基督教歷史遺跡行旅紀實」,內容包括:1.長崎:祈禱世界和平的地方;2.天草:瀰漫西歐文化的窮鄉僻壤;3.南島原:令人震撼的偏鄉;4.島原:問泉哪得清如許?;5.熊本與阿蘇:雨中即景;6.長崎至外海:沉默的歷史舞台靜靜訴說。延伸閱讀包括:日式的「沉默」與好萊塢式的「沉默」;關於遠藤周作的重要性與貢獻。後記:當「踏繪」作為人性的試金石。此外又附錄實用的:「沉默的足跡」——長崎基督教會群歷史之旅行程規劃建議。你可心動了嗎?
程亦君牧師的作品不算很多,卻能兩度嬴得「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文字功力根底絕不容小覷。其想像創意、其生花妙筆,以及能把聖經內容從平淡中寫出吸引力十足的故事題材,並能開創書籍出版的新路向,她的作品值得一讀再讀!
(編按: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電影《沉默》已排期2017年2月17日在台灣公演,並將於3月16日在香港上映。若能觀賞電影,同時又細讀程亦君牧師的新著《沉默的足跡:走一趟遠藤周作的長崎歷史文學行旅》,相信會有更大收穫!)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