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倩

從前我們還是在教堂同席
由冬至到盛夏
如潮汐的日落
在打開門後
才裂天而降
Continue reading “日出的那邊——悼念李嘉恩牧師(Rev. John G. LeMond)”作者:栢霖
移居的人有兩種:幸福的一種是養生,落泊的叫求生。我是後者,為了維持生計,所以需要尋找正職。因暫居於小城,牧職的職位數量不多,故此不得不考慮其他藍領工種。前些日子,終於收到電郵,某公司給予機會約見。整裝待發後,在應徵當天便準時出發!
作者:小倩
或者以為政治總離我遠,但當身邊的朋友陸續舉家移民他方,地緣和情緣由親密變得慢慢疏離,甚至連一聲「再會」也沒有說。看著新一任特首宣誓就職,未來五年,甚至是「五十年不變」(現在剛好過了一半)的前景完全處於未知,背後代價能否承受更是不知道。作為一個情緒不甚穩定的人來說,還是要遠離政治為妙。
作者:小倩
其實〈馬兒往哪裡去?〉這個故事分上、下集真是吊我的胃口,特別是上集最後為菁雅的救星出現設下一個大伏筆。拯救菁雅的魏姐,留意到她的失常,即使菁雅不想透露,到最後還是坦白,真的鬆一口氣。
我在想,面對畸戀的菁雅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陷入不倫之戀——一個女學生,愛上已婚、有孩子的教授A,內心一直渴望有男性氣概的人去愛,她暗地希望A離婚娶她,但A其實放不下他的孩子。
Continue reading “品讀林紅〈馬兒往哪裡去?〉”作者:古華多羅
「永生咁好,點解基督徒都唔去死呢?」撇除基督徒的詰難,這句話倒是談到怎樣做基督徒,甚至做人的切入點。
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13至18節是保羅致函當地人談到等候基督,以及指出他們對關於基督復活和得永生的誤會。保羅的教導表面上令人摸不著頭腦,為何需要強調復活和與主同在的先後次序呢?
作者:林紅
這非亡國的悲歌,而是勝利的凱歌。
我將心挨緊全能者的脈搏,砰然跳動,熱血沸揚。我就寫下禱詞,讓它化作激昂奔放的讚美詩句,交給聖殿的詩班指揮,配以弦樂伴奏,好傳頌這信心的篇章,直到千千萬萬代。
「上帝啊!祢的言語誠實,滿有威榮,聽到我的屈膝畏懼。求祢在我有生之年,快快實現祢的計劃;在這強暴橫行的年代,再出手審判拯救我們。求祢用憐憫擁抱我們,教我們在祢震怒之下堅強。」
Continue reading “無言獨上望樓——先知哈巴谷的剖白(下)”作者:陳培德牧師
相信沒有太多人知道,每年9月15日是「國際民主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emocracy)。原來這是在2007年11月8日第六十二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一項決議(A/62/7),鼓勵各國政府加強該國旨在促進和鞏固民主的方案,並決定將每年9月15日設立為國際民主日,成為該組織倡議和通過設立的眾多「國際日」之一。是項決議期望各會員國、聯合國系統,以及其他區域、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一起記念這一天,推動和提高全人對民主的認識。登入聯合國網頁,去年的「國際民主日」主題是「參與」。然而,今年的主題在筆者交稿前還未能確定公告(編按:本年主題為「2019冠狀病毒病:聚焦民主」 ),而此地又適逢踏上政制發展不歸路,看來要推動全球民主還須加把勁!
Continue reading “915國際民主日的反思”作者:陳永財
2014年9月28日傍晚,我趕到金鐘,嚐了平生第一次催淚煙,之後開始不算太積極地投入雨傘運動。2019年4月24日,「佔中三子」戴耀廷教授和陳健民教授都被判入獄十六個月,朱耀明牧師則獲判緩刑。陳健民教授就這樣開始他的牢獄生涯,至今年3月14日,他刑滿出獄。
作者:陳培德
1988年夏,我從神學院畢業,展開牧會生涯,接受許多新鮮事物挑戰。那年秋後,有從事IT行業的弟兄送給堂會一部電腦,對於中小型堂會來說,算是件大事。當年萬眾期待英特爾286處理器即將推出,廠商為其上一代規格處理器作傾銷清庫存,於是堂會也進入「用腦」新世代。由於沒設幹事,傳道人便要自行學會操作電腦,我便是靠著自學來學會中文輸入法。那年年底堂會年報就成了數碼化後的第一份產物。 Continue reading “教牧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