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兆斌

我們今日讀的經文是三代經課其中一段,馬太福音十三章31至33節,以及44至52節,是耶穌講的幾組有關天國的比喻。經文經常出現「天國」這詞語,但究竟天國是甚麼呢?特別在馬太福音,天國是甚麼意思呢?天國的意思實在太豐富了,以致我們很難狹窄地把它定義,所以馬太福音會記載耶穌用上不同比喻談論和形容天國,因為比喻能引發很多不同解讀,豐富我們對天國的理解,這樣就不會把天國的意思限制在一定的框框裡。無論如何,我們首先可以問:天國不是甚麼?用「排除法」來講解天國,或許能讓我們對天國有更好的理解。

天國不是一般人認為的天堂,英文即“heaven”或“paradise”。一般人理解的天堂是一個現實以外的完美世界,我們可能認為那裡是人們,特別是基督徒死後會去的地方。那裡沒有哀傷、沒有眼淚、沒有肺炎,也沒有打壓。我們死了以後會在一個怎樣的世界,是一個信仰上重要的課題。但天國的意義並不是天堂的意思。天國的英文是“Kingdom of Heaven”,或者“Kingdom of God”。多了“Kingdom”這個字,就明顯地表示天國是有政治含意的,是關乎權力誰屬,以及該效忠誰的問題;天國亦不是像之前描述的天堂那樣脫離現實的。相反,我們如何理解天國,貼身地影響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以及我們如何在這世界行動和處事為人。

今日的主題是「天國的奧秘」,那麼「奧秘」又是甚麼呢?是神秘和不可知的東西?是不能用言語描述的大智慧?其實,奧秘不是不可說的秘密,或是一些我們完全沒能力講、沒能力理解的知識。上主的奧秘是公開、開放給所有人的;而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亦有能力談及和理解奧秘指向甚麼內容——不然,耶穌又為何用比喻談論天國的奧秘呢?奧秘之所以稱為奧秘,乃是因為它反轉了我們慣常的看法,顛覆了我們一般認為的常理,令我們覺得奇怪,甚至不願意接受它。然而,經過一段日子,當我們回想起、親身體會過、深入了解過奧秘的內容後,我們就會對奧秘心悅誠服,甚至會發出連連的讚歎。

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

那麼,我們今日讀的經文,又如何透視天國是甚麼以及天國的奧秘呢?我們先看第一組比喻——芥菜種和麵酵的比喻。我想大家也食過芥菜,大家又見過芥菜種嗎?很多品種的芥菜種,比一粒芝麻還要小。耶穌說,「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十三31,《和合本修訂版》,下同)。雖然芥菜種很小,但它長大之後的植物會變得很大。芥菜不是樹,但耶穌在這裡用了誇張的說法,指芥菜種長大後會變成一棵樹,大得連雀鳥也在上面築巢(32節)。

這比喻告訴我們甚麼天國的奧秘呢?首先,說天國如芥菜種那樣小,指的是很多人認為天國是微不足道的,例如有人覺得,宗教不過是心靈慰藉罷了,在人生不如意時心靈有所寄託也算不錯。但這樣認為的人忽略了基督教所談論的天國,是有巨大的影響力——基督教真的好像種子那樣,當它播在人心裡,就會扎根,塑造一個人的生命、他/她的價值觀、世界觀、處事為人的生活方式。天國會透過信仰對不同人的塑造,靜靜地搖動社會,令它作出轉化。關於這一點,如果你有留意香港不少帶頭爭取社會公義的領袖,你會發現他們都擁有基督信仰的。幾年前的「佔中三子」,他們三個全都與基督教有密切關係。所以,說天國是一個奧秘,是因為它會令一個人,以至一個社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改變。亦因為這樣,我們不要輕看我們這班跟隨基督耶穌的基督徒現在手上的工作。我們做的不單是「傳福音」,更是在日常生活中見證福音、見證天國,以致我們在別人心裡散播天國的種子。天國會靜靜地、又徹底地改變一個人,這就是天國的奧秘。基督徒要重視我們每時每刻的見證,這就是天國的奧秘帶給我們的第一個提醒。

由於天國具有巨大的潛力,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快灰心失望,這就是天國奧秘帶給我們的第二個提醒。我們未看到改變,只因為時候未到,那棵芥菜「樹」未長成而已。用耶穌另一個比喻,就是說「麵包未焗好」,所以我們暫時未享受到美味的成果!第33節說的「三斗麵」,大約重四十公升。當這四十公升的麵團焗好之後,是可以餵飽大約一百五十人的!耶穌又說,當芥菜種長大後,它就比各樣的菜都大——原來,真正的「爆seed」還未來到啊!天國的潛能,還未完全實現啊!因此,我們毋須灰心失望,卻要懂得忍耐、等候,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見證那個驚人的改變。

如果放在現今的香港社會脈絡思考,這個天國奧秘給我們的第三個提醒,就是原來我們細小的、被人視為微不足道的,是有它的優勢的。極權當道,我們處於下風,就要學懂保留實力,讓自己的潛能在未來有實現的機會。有人覺得,這樣是膽小、懦弱或認輸了,但弟兄姊妹要記住,我們是否膽小懦弱和真的輸了,不是憑一些人說說就能定奪的,卻是要自己撫心自問,問自己是否有堅定的意志和決心;更重要的是,最終是由上主親自判斷的。極權無知地以為真正的天國子民已經屈服、被降服了,實情是天國子民懂得有智慧地運用策略,在適當的時候才出招再攻擊極權的要害——天國,往往就是意想不到的奧秘。

藏寶和尋找珍珠的比喻

我們再看另一組比喻——藏寶和尋找珍珠的比喻(44-45節)。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藏在地裡的寶藏,當被某個人發現,那人就立刻有一種「執到寶」的興奮。他/她會變賣一切,買下這塊地,好讓自己成為那塊地的地主,名正言順地擁有地下的寶藏。天國又像一顆珍珠,吸引人主動去找尋,當那人發現珍珠後,亦變賣一切買下珍珠。這比喻再次顯示天國是反轉常理的奧秘,因為很多人會取笑那「執到寶」和尋到珍珠的人:「使唔使咁興奮,為咗寶藏同珍珠就變賣『一切』?」很多人不會明白當時人興奮的感受。

這個比喻當然不是說我們為了信仰的緣故,就變賣我們的一切,這是一個比喻,不是一個教導。這比喻要表達出,天國對某些人來說是有常人難以理解的吸引力。我們有沒有經歷過,或者是否正在經歷天國的吸引力?若用上一輩所謂「屬靈」的用語,就是你內心有經歷過信仰、天國曾給予你的「火熱」嗎?如果我們還未經歷過這火熱的追求,我們是否仍未找到天國的可貴之處呢?還是有另一個可能性,就是我們曾經歷過天國的美好,不過我們一直不認為那些經歷就是天國的經歷——想想從前與身邊人並肩作戰去抗爭的日子;想想你跟身邊人爭取公義的決心和凝聚力;想想在疫情之下我們互相守望、關心他人⋯⋯天國比教會大,天國關心的事亦比教會的事工廣闊。第一組比喻告訴我們,天國的潛力是未完全實現的;但這組比喻告訴我們,天國的滋味不是完全不能夠在過去或現在嚐得到的——寶藏和珍珠的發現,是你能夠觸摸到的!並且,正因為我們感受到這一點點,這一點點就可能推動我們對那終極的有更熱切的追求。所以,願我們時刻回想天國的可貴之處,以及靠著上主,為我們的經歷賦予天國的理解。

撒網的比喻

第一組比喻談到天國的圓滿是未來的事,第二組比喻就提到我們現在能部分感受到天國。而有別於一般人理解天國只有義人的看法,第三個比喻——撒網的比喻告訴我們,現實世界裡我們感受到的天國,原來是包含義人和惡人的。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上主不早早把惡人從天國分離出來?這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們現在認為的惡人,可能會在日後悔改回轉歸向上主。上主不立刻把他們從義人中分別出來,可以說是給他們悔改的機會,這就像彼得後書三章9節所說,有人以為上主是延遲,其實是祂寛容他們,不願一人沉淪,仍願人人都悔改。第二個原因是這個世界實在太複雜了,人與人之間環環相扣、互相影響,這一點,相信有一定人生閱歷的弟兄姊妹一定明白。有時,當一些惡人被懲罰,就可能會傷及他/她身邊的義人。例如,可能會令一些義人沒有客戶,失去收入來源。這裡正是今日我們沒讀到的馬太福音十三章24至30節中麥子和雜草的比喻的意思,耶穌說「恐怕拔雜草,也把麥子連根拔出來」(29節)。但是,這樣說並不表示上主「唔做嘢」。第49節指出,當世代終結時,上主會把惡人從義人中分別出來。這天國的奧秘提醒我們,我們毋須為惡人沒得到應得的報應,甚至他們好像是更亨通、更得逞而忿忿不平,因為就如第48節所說,上主會「坐下來,揀好的收在桶裡,不好的丟掉」——他們未被丟掉,只因上主未揀到他們,而且上主最後會跟這些人算帳;第50節說,最終他們必定要哀哭切齒。

新舊皆有用處

最後一個比喻,耶穌說:「凡文士學習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的主人從他庫裡拿出新的和舊的東西來。」(52節)我們首先要問,這裡的「文士」是指哪些人?是耶穌譴責的法利賽人和文士的那些文士嗎?似乎不是,因為耶穌一直說比喻的對象,都是跟隨祂的群眾和門徒。如果這裡說的是耶穌譴責的文士,根據上文下理,這句話就顯得很突兀。這裡的文士可能有兩個意思:第一,是指門徒。馬太福音二十三章34節說,耶穌差遣先知、有智慧的人和文士到耶穌所譴責的法利賽人和文士那裡去,似乎顯示耶穌要成立另一個文士學派,是有別於、也是要抗衡傳統的文士;第二個可能的意思是,既不是指耶穌譴責的文士,也不是耶穌另外成立的文士學派,而是一般意義下的文士,即一些寫手、抄寫員。不要看輕這些抄寫員,在那個沒有印刷術、識字人數不多的年代,這些抄寫員是當時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無論如何,這比喻的重點是馬太福音十三章52節最後那一句:一個受教做天國的門徒的人,會「像一個家的主人從他庫裡拿出新的和舊的東西來」。這比喻原來是說,天國包含我們認為新的和舊的東西。我們慣常覺得耶穌責備猶太人死守律法,但讓我們記住,耶穌要譴責的是「死守」,而非「律法」,正如耶穌在其他福音書裡說,祂來世界是要「成全」律法,並非「廢掉」律法。拉闊一點說,我們的信仰中也有很多傳統。教會歷史學家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曾這樣說:「傳統是死人的活信仰,傳統主義則是活人已死的信仰。我想我會多加一句,就是傳統主義給傳統冠上了污名。」(Tradition is the living faith of the dead, traditionalism is the dead faith of the living. And, I suppose I should add, it is traditionalism that gives tradition such a bad name.)傳統跟只一味盲目、不加批判地擁抱傳統的傳統主義是不同的。有些人覺得,傳統是一些食古不化、陳舊無比的東西,但有些傳統是有價值的,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把它們活化,將它們對應我們的處境,以致這些傳統裡的智慧向今日的我們說話。天國沒有棄掉舊的東西,卻是轉化舊的東西。

天國是奧秘。奧秘並不是指我們不能言說的東西。相反,耶穌用當時人日常生活接觸到的東西來形容天國的奧秘,這正好就為我們示範如何傳講天國的福音。奧秘之所以為奧秘,是因為它反轉、顛覆了一般人慣常的看法。天國是奧秘,因為很多人覺得它微不足道,但它的潛力大得日後令其他人「O嘴」;天國是奧秘,因為它對某些人來說,有一般人不能理解的異常吸引力;天國是奧秘,因為它在這世界的呈現中包含了義人和惡人,這種含混的複雜特性,否定了對天國一種單純的理解,指天國只有義人,然而這奧秘又告訴我們,惡人最終是惡有惡報的;天國是奧秘,因為上主說不是舊的就是不好、沒有用途、可以棄掉的,上主會用新的東西去照亮舊的東西。舊的需要新的光照,以切合新的處境;新的則需要舊的從時間中沉澱出來的智慧,以致前面的路走得更沉實穩重。

願天國的奧秘,藏在我們心裡面,叫我們謙卑,同時給我們力量,走前面艱難的道路。阿們。

*本文原為作者2020年7月26日於好鄰舍北區教會觀塘聚會處崇拜講道講章,經編輯修訂。

章題圖片來源

何兆斌
神學人,深信信仰與神學不可分割——生活需要神學,神學即生活。著有《神漂——本地神學札記10堂課》。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