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2018年8月30日,台灣遠見天下文化初版了《21世紀的21堂課》(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一書中文版。幾個月來便大賣了好些刷次,成為書市淡靜之中的異數;筆者手中的版本是9月21日發行的第一版第三次印行。本書出現是舉世出版界大事,原著在以色列出版,全球翻譯超過五十種語文,各國版本同步發行,暢銷程度已遠遠超過一千萬冊。
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於1976年在以色列海法出生,2002年在牛津大學獲博士學位。他目前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是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論著曾先後獲學術出版界頒授重要獎項(Polonsky原創與創意獎、軍事歷史學會Moncado論文獎)。他雖身為人文歷史學者,但同時對於考古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均有深入鑽研。
2011年,其希伯來文著作《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英文版2014)出版以來開始引來舉世學界目光,及後《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英文版2016)又陸續出版,如今終於完成「人類三部曲」的第三部。在《人類大歷史》裡,概覽人類過去——檢視人類怎樣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在《人類大命運》中,討論生命遠期願景,思考人類最後境況,以及智能和意識會走向的最終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則著眼於此時此刻,在現下時事和人類社會近期前景,弄清楚當下正在發生的事、面對的最大挑戰和抉擇,以及該注意的事項,嘗試為後世提供指引,充分顯出作者的博學和睿智。
自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的經典著作《未來的衝擊》(Future Shock)於1970年問世以來,有關未來學的著作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21世紀的21堂課》有別於這些書籍,分從科技挑戰(理想幻滅、工作、自由和平等共四課)、政治挑戰(社群、文明、國族主義、宗教和移民共五課)、絕望與希望(恐怖主義、戰爭、謙遜、神和世俗主義共五課)、真相(無知、正義、後真相和科幻小說共四課)、生命意義(教育、意義和冥想共三課)五大向導,共二十一個課題來幫助讀者思考和面對新世紀的處境與出路。
翻開本書第一部,文明世界到了二十一世紀,科技發達卻引來更多恐懼。人類害怕長大後沒有了工作,人工智慧(AI)在許多層面上都有能力超越真人,甚至取代人類。AI革命不單只讓電腦運算更快、更聰明,更能配合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製造種種突破,憑著可結連和可更新的優勢,最終「駭進」人類,取代大量人類工種,其勢已不可逆轉。面對工作機會失去,如何保護全民自由和隱私、保障人們基本收入,將成為重要而嶄新課題。站在對立面的政府和大企業家,都會樂於發展和使用大數據,全力掌控利益;他們深信誰擁有資料,誰便擁有未來!人類歷史的終結將被改寫,曾有過的理想幻滅,結局也一再延後來臨或重新改寫!
自電腦普及、網絡高速發展以來,人類本來可以很自豪地宣稱知識爆炸時代來臨,可以靠著掌握知識來掌控一切。然而,這原來正是斯洛曼(Steven Sloman)和芬恩巴赫(Philip Fernbach)所講「知識的假象」(knowledge illusion)。雖然每個人其實懂得很少,卻以為自己懂得很多,原因就在於:我們把存在於其他人腦中的知識,也看作是自己的知識。世界正變得愈來愈複雜,人們卻以為自己就是專家,墮入集體思想陷阱,掉進黑洞,滋長著無知與淡漠。在結構性偏見下,在後真相時代裡,成了商業、政治、信仰等領域裡被假新聞、宗教神話洗腦、蠶食的對象,而毫不自覺。
筆者很喜歡本書第五部,以思考「生命意義」作為結論。哈拉瑞以人類社會由1848年到2048年期間為例,說明其中竟是個從不間斷的遷徙過程。人們由失去鄉間農場工作,大量遷移到城市工作,如今正面臨網絡空間的全新擺位,當代人的人生將要面對連串轉型。為此,他呼籲社會別再對孩子填鴨教育,應改以4C教育才是王道,就是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和創意(creativity)來作教育,來作訓練。其次,哈拉瑞花了相當篇幅來說明尋找和思考意義的重要性,即或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的出現,也是讓人類擁有重塑和重新設計生命的機會。人們須把握這股力量,為各個別的生命重塑意義和故事。最後是「冥想」(教會常用的翻譯是「默觀」),這是人要透過深度思考和對自己心靈了解,為舊戲即將落幕、另一齣全新戲碼上演尋找新路向,以一個智人的身分向其他智人提出識見。這是一本頗堪玩味的好書,我樂意推薦!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第1643期 / 2019年2月24日)。
(章題圖片來源)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
3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