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倩

「⋯⋯請記得在聖保羅的神學中,聖靈這個恩賜總是一份產生關係的恩賜,因此,人的屬靈生命與上帝建立自由的關係、與人建立寬厚的關係,這都與屬肉體的生命相反⋯⋯因此,我們得救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故事,這故事關於「肉體」如何變得更豐富,變成身體,最終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成為上帝聖靈的殿。」(註1)
在二十五年的信仰路上,回首過去,因為數度被教會弟兄姊妹無心傷害,有幾段離開信仰群體、踽踽獨行抗拒教會生活的經歷。那段日子沒有神,心中充斥對教會的負面想法,結果苦毒破壞我對身邊的人與事,再也沒法相信「神是愛」這句短語。
「我們得救的過程可以說是一個故事」,聖靈數度將我從異教生活呼召回來。在異教生活總是感到不安和失去自由,獨自「修行」的過程異常痛苦,追隨他們的經典時卻感覺不到平安,心中有種催迫,要自己離開這異教信仰。
我不介懷地說是不是聖靈的行動,令我數度回歸基督信仰。「關係」這件事使我回歸信仰群體,離開這些異教,然後轉到現在的教會。
我的牧師是否需要知道我曾經離棄信仰也不重要了,因為當自己慢慢打開心懷去跟弟兄姊妹一起生活,關係建立起來,才真正明白彼此是基督的身體,是建立神的殿所在。
「我的弟兄們,這樣說來,你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們歸於別人,就是歸於那從死裡復活的,叫我們結果子給神。」(羅七4,《新標點和合本》)
在屬靈的生命中,原來「關係」攸關重要。若不能從聖靈中建立穩健的關係,「得救過程」或「故事」是不能成立的。就像我從無數的情緒動盪中,或迷途知返的經過,雖然當中少不了掙扎,但不再承受「律法」,就是異教的教義,回頭去天父的懷抱時,那時才明白「在基督裡得自由」的環境中,能夠從自以為義到顧念他人;整合自己的生命後,發現即使在無數動盪的情緒中,或者信仰路上經常在教會活動消失,那些都塑造了「我」,成為建立弟兄姊妹成長的一個小小路標。例如:要小心自己看來與神相交,卻落入異教的方向,落入試探中;或是面對情緒大起大跌時,可以找誰幫忙。
慶幸自己現在返的教會小組人比較少,大家的關係比較親密。在彼此建立時,我可以看到組長的屬靈生命,如何既是組長,又是教會的長老,能夠帶領教會一同成長。我很慶幸聖靈帶我回到正軌,從不斷在教會消失,慢慢帶我順服在祂的手中,好好重過正常的屬靈生活。
*註1: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聖潔生活:基督教傳統今釋》,區可茵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21),頁18。
(章題圖片來源)
小倩
80後,出身自靈恩派,成長於信義宗,現於一所五旬宗教會探索信仰,經常在教會聚會失蹤。愛讀舊約、愛守安息日,同時認為宗教的虔誠不在於表面行為。
2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