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_1-23.png

讀者:黃敏婷

選購《喧囂中的寧靜——來自沙漠教父的心靈智慧》的時候,正值香港人處於關係撕裂的狀態,無論在甚麼場所,總要面對一場討論,要有一種立場,要在不同的媒體上追趕新聞,整個社會嘈吵不堪。這時遇上「喧囂中的寧靜」這六個字,心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應與政治民生無關,但我們若相信人的心靈平安,不被外在的環境奪去,就應當渴求在信仰裡尋找安靜,這本書的名字,至少可以產生望梅止渴之效。

000548038_02_500_500

靈修大師盧雲的作品,向來對人的心思有深入的探究,能以絲絲入扣的細膩筆觸,描述出內在既複雜又糾纏的世界,總令我有一種內心世界被看穿了的驚喜與羞愧。

這本書分成三個大主題,共三個篇章:獨處、靜默和禱告,是三種靈性的操練。三部分的寫作結構是一致的,先提到一些謬誤,再以第四、五世紀沙漠教父的靈性操練和一些短小故事作例子,教導我們通向上帝的寧靜中,最後指出獨處、靜默和禱告的操練能達至的成果——憐憫、仁慈和單純的服侍。例如獨處,他指出現代人忙碌地生活,很少有空出來的時間,甚麼都不用做,甚至給自己一點休息,一些思考的時間也沒有,「我們被一大堆蜂擁上來的『必須』和『應該』推著往前走,我們也深愛著這些『必須』和『應該』,視它們為主耶穌福音的具體展現。」然而,作者卻看破了「這些強迫性的驅動力,正是靈性生活兩大仇敵的基礎︰憤怒與貪婪。」他指出「獨處是改變的熔爐」,但千萬別誤會作者所說的獨處,目的是要過一種遠離世界的生活,成就超凡的氣質,在結論之前,他告訴讀者獨處後的改變,竟然是造就他成為一個擁有憐憫的心腸去服侍他人的人,並且能以寧靜的心回到喧囂的世界中。

第一、二章關於獨處和靜默,他這樣寫道:「獨處使他成了有憐憫心腸的人」,「靜默都是一個非常實際、有效的操練」,「靜默如何在各種不同的事工中,象徵了神的同在」,這使我感到陌生,而陌生感卻使我對作者的描述產生懷疑:真的嗎?我就在這個路口中躊躇,是他言過其實嗎?是一種推銷的伎倆嗎?但是,第三章關於禱告,閱讀時感受則大大不同了,較容易理解,認同感也比較大。例如他指出,「禱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面向。然而,真相是許多服侍的人都很少禱告,甚至根本就不禱告。他們知道不該忘記禱告……可是……」這是一段活生生的描述,我也是經常在認定禱告和忽略禱告之間徘徊!這時,我猛然醒覺,為甚麼我未能在獨處和靜默的篇章中找到這份感覺?原來我對獨處和靜默缺乏操練,淺薄的體會,使自己在這兩個課題上,未能與作者對談,我卻竟然懷疑他。透過這次經驗,我領悟到謙卑和善意的閱讀是一份修養。

我真的感到好奇,不斷在問,獨處、靜默和禱告,既然不是一種抽離的靈性操練,它是怎樣進到入世的生活,與人同行,又如何成了一個循環,使人在喧囂中尋回寧靜,能在主的蔭下,悠然於入世而不失落,出世而不獨善的生命中。

這本書在我的心中,開闢了一片新天地,讓我自己再耕耘下去。這是一種幸福。

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

陳培德牧師在《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寫在前頭》中揚言要創造一個「齊來閱讀」的新景象,這也是德慧一眾的願景。德慧文化自創立(2006)以來都秉持不變的信念:以閱讀更新文化,於生活踐行信仰,這同樣是《信徒閱讀運動》的宗旨。我們致力形塑一群懂得閱讀世界症候、勇於道破謊言,堅持以文字滋養生命的群體。因此,《信徒閱讀運動》是一場生命革命,也是一場推動教會更新的運動。我們誠邀香港各教會參與其中,一同透過閱讀更新思想,轉化生命。

懶人包了解更多
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小冊子
閱讀運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