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World Press Freedom Day),今年已是節日的第二十五個年頭。「世界新聞自由日」原是由聯合國大會於1993年12月20日,通過該會教科文組織提案,宣佈每年5月3日設立的,旨在提高新聞自由的意識,並提醒各國政府尊重和提升言論自由的權利。
這權利就是要踐行《世界人權宣言》第十九條,內容是:「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本來都是無可爭議的。然而,根據成立於1991年的非政府組織「自由論壇」(Freedom Forum)統計,自1812年至2005年的將近兩個世紀間,全球共有1606位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崗位上死亡,名字都記錄在阿靈頓國家公墓的新聞工作者紀念碑(Journalists Memorial)上。其中單在2005年裡,在報導新聞時喪生的記者便增添了59人。情況惹人關注!
香港長久以來是個繁榮穩定的都會,沒有戰火洗禮,也不常有暴力抗爭,新聞工作者大致在安全環境下工作。但筆者還是想到了一些名字,如梁天偉、鄭經翰、劉進圖……,他們都曾在新聞工作崗位上被暴力施襲受重創,性命受到威脅,行兇者和幕後主腦至今仍然逍遙法外,警方破案無期。尤有甚者,回歸後本地傳媒明顯都因著政治和商業利益考量,默默地進行著自覺調校、自我審查、自動歸邊,自發噤聲。此外,免費報紙和網媒加入競爭,個人社交網絡牽起革命性巨變,在信息邊界不斷流動下,傳統傳媒疲於招架,難以維生,甚至乎坐以待斃!
有研究指出香港教會在英治殖民地時期扮演了社會組成和協調的角色,是無形秩序的部分力量。從歷史和政治社會的眼光來看,香港基督徒佔人口比例雖然不高,但基督徒在公共領域的聲音絕對是清晰和響亮的!基督徒群體有責任鼓勵信徒多閱讀聖經和屬靈書籍,透過辯證和思考,關心社會和周遭事物,繼續在大眾事務上發聲。維護新聞自由,正是人人有責,教會也不應推諉!
馬太福音五章37節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這是我們的信仰立場!
*本文將於《基督教週報》刊登。
(章題圖片來源)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