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近年來,溫州教會發展亟受關注,溫州更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或「中國的安提阿」。今集節目中我要介紹的好書是《二十六年:曹雅直夫婦溫州宣教回憶錄》(Twenty-six Years of Missionary Work in China)。英文原著出版於1897年,作者是「中國內地會」宣教士曹雅直(George Stott)的夫人曹明道(Grace Ciggie Stott)。中譯本厚344頁,譯者是幾位了解溫州地理和歷史的溫州信徒,譯筆流暢。
溫州基督教歷史上,可與蘇慧廉(本節目第137集曾作介紹)比肩的傳教士應屬曹雅直。曹雅直於1867年11月抵達溫州,比蘇慧廉足足早了十五年。作為新教首位深耕溫州的傳教士,曹氏理應被人銘記。關於本書,曹雅直夫人是這麼說的:「我這樣記下一個宣教士的人生,他所經歷的喜樂、憂傷、鼓舞和失落,如果能給那些孤單的心靈一點鼓勵,給那些行走在這條艱辛道路上,膝蓋發軟的人一點剛強,讓他們重新想起主親自給我們的應許:『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如果是這樣,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書中敘述一對平凡的蘇格蘭夫婦,如何清楚呼召,以致於蒙祝福,內心順服,毫無保留地去中國服事的經歷。由於曹雅直行動不便,最初大家認為他不適合去宣教。但他既然清楚領受了呼召,便全心順服,絕不退縮,來到當時不甚為人知的溫州落腳。曹雅直拄著一條右腿,穿梭於各山區小村莊間拓荒佈道,每次出門就不會少於一周時間,以超乎平常人的毅力和心志,跋山涉水,面對處處艱辛。書中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刻劃著在溫州傳福音、建教會當中的艱辛與挑戰。
這位溫州人眼中的「獨腳番人」,不為己,不為名,不為利,唯帶著基督的愛,傳福音,辦學校,開戒鴉片所,收養孤寡老人,為溫州這片熱土只有付出,犧牲,為福音在溫州紮根奠定了基礎。夫人曹明道不但稱職地扮演女主人角色,讓丈夫可以專心去開拓教會,她也成立了女子學校,拓展他們在溫州的事工。經過十數年辛勤耕耘,曹氏夫婦在溫州城建立了花園巷教堂和學生宿舍,城外的平陽、桐嶺等地也建立了教會。
他們認真活過的二十六年,就因著曹氏夫婦的順服,他們的生命足跡所做的工才得蒙豐富堅立!1887年,曹氏夫婦因為健康因素決定暫離溫州,回到英國。1889年的復活節早晨,上帝接去了祂親愛的僕人曹雅直,夫人陪伴他走過最後這段死蔭幽谷,但也同享從神而來的勝利與喜樂。
曹雅直夫婦的故事是一個未完成的故事,一直延續至今;那「未完成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當中。但願這故事點燃我們心中服事與奉獻的熱忱,竭力跟隨主腳蹤,同來參與宣教,繼續書寫這「未完成的故事」的下一章!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