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今集節目中我要介紹的好書是台大出版中心於2013年12月出版的好書《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書厚600頁,作者傅德元。傅德元是1956年7月生於河北省寶坻縣,改革開放後於1982年3月在河北大學歷史系完成文學士學位。2004年進北京師範大學為中國近現代史博士研究生,師從鄭師渠教授,研究中國近代文化史,至2008年獲博士學位。他是直接接觸在美保存丁韙良歷史檔案的首位內地學者。
本書是有關美國長老會來華傳教士丁韙良(William A. P. Martin, 1827-1916)對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活動及貢獻的研究。丁韙良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最早來華的新教傳教士之一,在華生活近六十年,更是著名漢學家兼教育家,中西著作等身。他曾擔任京師同文館/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西學總教習近二十五年,推動新式教育。七十六歲時又重返中國,擔任湖北濟美學堂總教習兼仕學院公法教習。1916年,九十歲的丁韙良長眠於中國,並被葬於愛妻墓旁。
《丁韙良與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全書共分為緒論和六大章。緒論乃介紹「本書的選題意義、學術創新及研究概況」。第一章「丁韙良生平概述(1827-1916)」,分從丁氏家庭背景與早期在華傳教活動(1827-1868)、從京師同文館到京師大學堂的教育活動(1869-1905),以及晚年傳教(1906-1916)、中國情結及檔案概述來作詳細說明。第二章「丁韙良的中國文化觀」,闡釋丁韙良的中國歷史觀、中國宗教觀及傳教思想,以及他對中國文學及語言文字的研究。第三章「丁韙良與西方國際法在中國的奠基:《萬國公法》之版本考證及歷史價值研究」,講述丁韙良翻譯《萬國公法》的背景及動機、《萬國公法》的翻譯藍本及相關問題新證,以及《萬國公法》的主要內容及刊印意義。第四章「丁韙良與國際法在中國的傳播」,介紹《星軺指掌》與晚清外交的近代化、「得窺泰西往來交涉之道」的譯著《公法便覽》、「持論既公而不偏,敘事亦確而有據」的《公法會通》、同文館翻譯的其他國際法著作,以及丁韙良晚年的國際法作品。第五章「丁韙良與晚清教育的近代化」,講述丁韙良與京師同文館,以及丁韙良的中西教育觀及改革科舉制的主張。第六章「丁韙良向中國介紹的西方先進科技知識及社會科學知識」,介紹京師同文館時期編著的自然科學及英語書籍、丁韙良在報刊書籍中介紹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晚清西方經濟學傳入中國第一人(引介《富國策》)、以及近代來華西人第一部心理學著作:《性學舉隅》。結論是「丁韙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及晚清近代化的促進者」。書末四篇資料詳盡的附錄,可作參考。
丁韙良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貢獻鉅大,其一是較系統地譯介西方國際法;其二是長期任京師同文館總教習實施新式教育;其三是向引介西方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新知、基督教文化,並將中國歷史、宗教、文學、古代發明等介紹給西方,他自己也對中國文化深入研究,是美國早期漢學家之一。本書敍事嚴謹,觀點明確,多有創見,並引用大量珍貴中外文獻資料及原始檔案,對丁韙良的文化交流活動進行全面分析,並訂正若干史實,為研究丁韙良、中國近現代史、思想文化史、宗教史、教育史等之重要著作。本書不容錯過。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