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有關著名佈道家葛培理(William Franklin Graham或Billy Graham)生平傳記共出版過好幾本,包括英國傳記作家蒲樂克(John Pollock)撰寫Billy Graham: The Authorized Biography(1966)和續集Billy Graham, Evangelist to the World: An Authorized Biography of The Decisive Years(1979);M. Frady編著的Billy Graham: A Parable of American Righteousness(1979);W. Martin撰寫的A Prophet with Honor(1991);以及由葛培理親筆撰寫厚達760頁的回憶錄Just As I Am(1997)。1985年,蒲樂克把上述1966年和1979年出版的二書合拼為The Billy Graham Story一書(中譯:《葛培理傳:世紀佈道家的故事》,海天);該書至2003年增修,增補了葛培理1979年至2003年間的生平經歷寫進書中。還有一本有趣的圖文集Footprints of a Pilgrim: The Life and Lovers of Ruth Bell Graham(2001),由葛培理夫人鍾路得編寫。

葛培理回憶錄Just As I Am中譯本新近在台灣出版發行,中文名稱是《照我本相:葛培理自傳》,厚800頁。全書按葛氏生平事跡共分為七部分。第一部是「生命奠基」(1918-1943),描述他在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鎮鄉間成長和蒙召傳道經歷。第二部是「事工開始」(1943-1949),寫他與妻子鍾路得相遇相戀到結婚,加入青年歸主考會,出任大學校長,再接觸大型佈道會之路。第三部是「人生轉捩」(1949-1955),記錄他始於洛杉磯的佈道旋風,繼而席捲大西洋彼岸英國和歐洲大型佈道會的不歸路。第四部是「直到地極」(1956-1967),描寫佈道會進入世界各地,甚至進入鐵幕國家的種種。第五部是「動盪亂世」(1960-1976),回顧甘迺迪、詹森、尼克森和福特總統任期間的世界亂象。第六部是「新的領域」(1977-1997),憶述卡特總統、列根、老布殊、克林頓、小布殊總統任期間的在全球各地各樣突破機會。第七部是「生命反省」,講述佈道團隊努力成果、半世紀好友,以及退休生活。
這本厚厚的「枕頭書」雖說是葛培理親撰的回憶錄,書中他卻不諱言曾參考了妻子的日記和她給雙親寫的信函,成為回憶錄寫作故事和記述的金礦。因路得一直有寫日記的習慣,且在大絕部分緊密的佈道行程中都陪伴著丈夫,又勤於給家人寫長信,成為他佈道旅程上最有力的支持者和代禱者。

葛培理妻子鍾路得(Ruth Bell Graham),1920年6月10日出生於中國江蘇清江浦(今淮安市)美南長老會的仁慈醫院。父親鍾愛華(L. Nelson Bell)是外科醫生,和母親Virginia McCue Bell都是美南長老會派到中國的醫療傳教士,家庭宗教氣氛十分濃郁。父親是這所醫院院長。鍾路得在家中五兄弟姊妹裡排行老二。她在中國的早年生活在父親的自傳A Foreign Devil in China中有所描述。
十三歲時(1933),她被送到朝鮮平壤接受中學教育。三年後隨休假的父母返回家鄉北卡羅來納州蒙特列特鎮(Montreat, North Carolina),在那裡完成中學學業。1937年秋,路得進入伊利諾州惠頓學院接受高等教育。在那裡,她邂逅了攻讀人類學的葛培理,馬上被這位身高六呎二吋、熱誠獻身的青年吸引。1943年8月13日,二人大學畢業後不久即舉行婚禮,定居於蒙特列特鎮,共育有二子三女。
葛培理雖然是美南浸信會牧者,路德卻始終留在長老會內,並常參與主日學教學。1950年,「抉擇時刻」(Hour of Decision)開始廣播,便是由她所命名的。1959年,路得出版了她第一本著作Our Christmas Story,是本寫給兒童的繪本書。她一生共出版過十四本著作(包括合著)。
可能由於她在中國長大,又曾在朝鮮接受中學教育,始終對亞洲人民有著特殊深厚感情,在她鼓勵下她曾先後在1988年和1992年陪同丈夫到中國和北韓作歷史性訪問。1996年,她和丈夫一起獲頒授美國國會金章(the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表揚他們夫婦二人在德育、種族平等、家庭、公益和宗教事務上有傑出和長遠貢獻。
鍾路得於2007年6月14日在家中病逝。她的安息和離去,對於年邁又需要人照顧的丈夫來說,是個無法彌補的重大打擊!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