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吳秀良博士
吳秀良博士

波士頓學院歷史系榮休教授暨哈佛大學費正清中亞研究中心前研究員吳秀良博士,是個明清史和中國教會史專家,現年八十四。他早於1954年在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後赴美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1961)、耶魯大學東亞研究所(1963)和哥倫比亞大學中日研究所(1967)完成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多年來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著作甚豐,尤以清代和近現代政治史和外交史研究上貢獻巨大。

吳秀良退休後曾出版過幾本有關人物的著作,分別是《余慈度──二十世紀中國教會復興的先鋒》(比遜河,2000)、《破殼飛騰──倪柝聲的被囚與蛻變》(比遜河,2004)和《李叔青醫生──中國教會復興的先聲》(比遜河,2010)。這三本看似平淡的傳記,其實是考據十足的珍品,對福音傳華百年後掀起的教會復興運動研究提供無價的資料和線索。

《余慈度──二十世紀中國教會復興的先鋒》(比遜河,2000)
《余慈度──二十世紀中國教會復興的先鋒》(比遜河,2000)

《余慈度》是以傳記形式講述余慈度(1873-1931)一生。她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西方宣教士眼中的中國當代著名佈道家。但由於她屬「地方教會」系統,中國教會和信徒對她認識十分有限。她的重要性可以歸納為:她是中國傳道人中最早脫離西差會經濟支配,完全憑信心生活者,並且還是個女性;她又是史上唯一被邀請到英國「開西大會」(Keswick Convention)擔任講員的華人牧者;她創辦的查經祈禱處和每年春秋舉行的查經培靈會,為中國教會訓練出許多稱職的女傳道;她的屬靈果子的後來第二波的復興運動起關鍵作用,其中包括倪柝聲。這位1896年畢業於蘇州博習高等醫學堂的奇女子,她的內在屬靈經歷,以及她的中國教會的貢獻,透過閱讀本書成了趣味盎然的尋問旅程,教人訝異於上帝的手如何推動歷史巨輪。

《破殼飛騰──倪柝聲的被囚與蛻變》(比遜河,2004)
《破殼飛騰──倪柝聲的被囚與蛻變》(比遜河,2004)

《破殼飛騰》則是寫小群教會著名領袖倪柝聲(1903-1972),他是少數具世界性影響力的中國教會領袖之一,雖然早已於1972年逝世,但其屬靈觀一直深遠地影響著海內外華人教會。他力主信徒追求屬靈生命的階段經歷,以及注重教會建造方向。本書是有關倪氏於1952年被囚後資料整理,首次公開披露他在提藍橋監獄和白茅嶺勞改農場二十年被囚生涯,透露他在被囚生涯中的坦然、沉默和幽默,以及他在臨終前的心聲。

李叔青醫生
《李叔青醫生──中國教會復興的先聲》(比遜河,2010)

《李叔青醫生》一書自然是寫李叔青(1875-1908)這個人,他是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叔祖。作者把這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平信徒佈道家的短暫人生獻陳,將其皈依、成長、獻身的心路歷程和曲折經歷展呈,述說出上帝如何使用他以信徒身份組成的佈道團隊,在短短三年間啟動了中國教會第一波復興運動。讀本書可以幫助讀者對百年前中國教會的復興運動有所了解,並對李叔青時代基督教在中國的多樣性存在和大時代變動有所認識。

吳教授原不是傳記作家,卻甘願放下歷史學者的身段,以其治史的深厚功力、透過人物生命故事,把他敏銳動察所及的重大歷史趨勢,以條理清晰的筆觸寫成余慈度、倪柝聲和李叔青三人事跡、理出人物關係和歷史發展淵源,誠為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重要的補白。他的著作教人讀來津然有味、愛不釋手。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