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http://www.decadesmusic.net/Pics/Music.jpg
(圖片來源:http://www.decadesmusic.net/Pics/Music.jpg)

作者:文化九公

承接上文,福音派詩歌太「政治正確」。或許你會說,對靈界太開放,太危險了,那麼地球也是好危險,我想火星可能最適合你居住吧!記住,魔鬼的靈可以做到的事情,上帝的靈亦可以做到,過份犬儒去創作,自願性「神學正確」,不作實驗性嘗試(experimental),你永遠不會有創造性的作品。所以,儘管福音派有著深厚的神學理論,但始終不太懂得音樂是另一種哲學及語言文本,在這點上,福音派是有需要向五旬宗/靈恩派學習的。

實在,五旬宗/靈恩派的信仰核心,不是要處理什麼基要性的神學,反而是著影像、故事、偉大宗教領袖的故事,建構他們的神學觀,甚至在基督教詩歌創作方面,這根本是一場更新與文化再創造的運動,尤其是身處無望的環境中,再想像(re-imagination)正是五旬宗/靈恩派的特別之處。這可能是受到後現代文化影響,你我都渴求具體呈現及獨特性,挑戰信仰有什麼特別個人之處。

誠然,沒有慣性反思信仰,蕭規曹隨,永世也不會有新詩歌。即使音樂形式入流,都是幌子,皆因我們對世界議題失去了熱情的取態(passional orientation),冷血得活在荒島。其實,近年福音派詩歌,已經有所進步,例如鍾氏兄弟的藍調,以香港城市作音樂文本,亦有福音歌手冼嘉儀,透過「落地服侍」,創作些較社會導向性的詩歌。只是,歌詞仍然是主導體,音樂編曲與想像性仍然有待改進。

在五旬宗/靈恩派的信仰,方言祈禱是被作為信仰確據的重要部分。[1]

就此,個人較喜好其中一種音樂方式──後搖滾(post-rock)。在不太著重歌聲及主音下,所有樂器都是主體,以編曲道出感覺,甚至徐徐描述城市的狀況。其中一隊日本後搖滾/爵士樂隊Mouse on the Key,正是透過沉寂的琴聲,帶著重金屬與爵士的鼓聲,將東京城市的冷漠,在音樂空間中散發出來。

節錄自小弟其中一篇Blog,「生存的齒輪──Mouse on the keys」

「MOTK的音樂,只有琴鍵與鼓聲,以及含混營造出來的聲效,似乎是自由放任的演繹,卻原來是精密計算的編曲,以描述人心的爵士音樂、古典的氛圍感覺、以配合搖滾節拍,描繪音樂東京城市的日與夜。至於,概念方面,MOTK以藝術與哲學演奏見稱。每次演出,總是以影像、衣著及音樂結合,反映他們眼中的東京生活,那種崇洋文化與美式快餐,從而產生本土身分危機。

其實,在二戰後的大國發展太快,放棄保存一些古老文化,對於日本,他們放棄了武士道精神,盲目擁抱發展主義,直到今天明知核電已經失效,甚式對人類與一切都會構成嚴重威脅,但人類仍選擇透支未來資源,創造了自我末日。難怪聽著MOTK的大碟《An Anxious Object》,音樂雖然飄散著空虛感,但有著說不出的實在,因終於有人以音樂說出謊言背後的真相。

我尤其喜歡由德希德作品《Specters of Marx》啟發創作的歌曲『Spectre De Mouse』,描繪打工仔懶洋洋起身上班,以及最後一首歌曲『Soil』,以豐富色士風勾畫東京的夜生活,多元混濁,紛擾妖豔,只有盡情享樂,最後成為工作機械下的亡魂。

日復日,返工後玩樂,玩樂後又上班,直到死亡一刻的來臨,原來你沒有好好真正的活過。」

(待續)

[1] 五旬宗/靈恩派如何豐富基督教詩歌「再想像」,這留待下一篇小文,有關「方言祈禱,後搖滾,再想像」再討論。

文化九公
筆名「風火劍塚」,「基督教」另類樂隊Hallelujah Get Out成員,山寨音樂寨主,死硬派買唱片,後搖滾信徒,深信文字與音樂可以互相補足。天真地仍相信搖滾樂可以帶動個人與社會的核心性改變。酷愛搖滾樂的程度,甚至與「毫無關係」的基督信仰,溝埋一齊作反思,為了在轉角找到另一條生路!

作者blog:http://rockmychurch.blogspot.hk
山寨音樂FB:https://www.facebook.com/ShanZhaiMusic
Hallelujah Get Out FB:https://www.facebook.com/HallelujahGet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