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永財

記得楊牧谷牧師曾經說過一番話,大意是:在不同職場工作的信徒要自己摸索出怎樣在職場作見證,不能假手於牧者,因為牧者不在職場,不了解職場的情況。以下是我在職場掙扎的一些小故事,希望可以刺激大家思想怎樣在職場自處。
以前我從沒有想過,從事基督教翻譯也會面對信仰掙扎。但這幾年我確 Continue reading “一個信徒在職場的掙扎”
作者:陳永財
記得楊牧谷牧師曾經說過一番話,大意是:在不同職場工作的信徒要自己摸索出怎樣在職場作見證,不能假手於牧者,因為牧者不在職場,不了解職場的情況。以下是我在職場掙扎的一些小故事,希望可以刺激大家思想怎樣在職場自處。
以前我從沒有想過,從事基督教翻譯也會面對信仰掙扎。但這幾年我確 Continue reading “一個信徒在職場的掙扎”
作者:陳永財
十月底去了一趟日本。原本打算只去東京,探望兩位已經七年沒有見面的日本弟兄,但一位相熟的弟兄建議我也順道去京都一遊,於是便改變計劃,將假期稍為延長一點,在東京和京都各逗留了大約四天。
那兩位日本弟兄分別叫青木孝介和松島秀明。我們已認識了差不多二十年。1995年聖誕節,我參加播道會第 Continue reading “一趟療癒心靈之旅”
作者:陳永財
最近有位弟兄在臉書慨歎某個名師母那些只告訴你「阿媽係女人」的文章深受歡迎。這令我想起多年前在教會的一個經歷。那時我仍然有耐性參加團契,而那時的團契仍然有團刊。在那個時代,電腦開始普及,但懂中文電腦的人仍然不多。那時我剛好在當時的「公開進修學院」讀書, Continue reading “有如軟性毒品的軟性溫情”
作者:陳永財
董橋在最新的散文集《夜望》的一篇文章說:「藝術真難,天份加用功加技巧加創意還要看命數。」我在Facebook引述這句話,補充說:「翻譯何嘗不是。」做了二十多年翻譯,要說有甚麼體會,大概就是這句話了。
對於翻譯,一個長久的爭論是:究竟它是科學還是藝術? Continue reading “再談翻譯”
作者:陳永財
許立中兄雖然沒有讀過神學,但博覽群書,又勤於思考,擅長將各種學問結合信仰進行深刻的反思。早在我未認識Philip Yancey是誰前,他已用「楊思」(Yancey的中譯)這個筆名著書立說。立中兄的近著《雞毛蒜皮的信仰》(Common Sense Christianity)收錄了三十六篇文章,都是他 Continue reading “道在雞毛蒜皮中”
作者:陳永財
去了北京幾天,謝謝余國建和詩人廖偉棠兩位好友的介紹,逛了北京大學附近的「萬聖書園」,買了幾本書,包括今年九月才出版的《譯者的尷尬》。這本書收錄了四十多位從事文學翻譯的譯者討論翻譯的文章,大部分譯者都來自內地,但也有幾位是香港、台灣和美國人。文章涉及翻譯 Continue reading “甚麼人才能做翻譯”
作者:陳永財
不少自命正統的基督徒都相信,由於聖經是上帝的話,聖經的所有內容都是正確的,聖經記載的全都是事實,我們也不需要運用任何神學詮釋框架便可以直接理解聖經,而且聖經好像一本手冊或教科書,指導基督徒信仰和生活,對(幾乎)所有課題都有完全無誤的教導。基督徒(後來改信天主教)社會學家史 Continue reading “令聖經變得不可能”
作者:陳永財
和大部分香港人不同,我三十多歲才第一次踏足澳門。但近年卻經常到那裏,替播道成人教育中心義務教翻譯。偶然也會在那裏逗留一兩天,四處走走。澳門大三巴後面有一間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博物館規模相當小,展品也不太多,如果不細心看展品,走完一次 Continue reading “遊記:澳門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作者:陳永財
因著《人生下半場》(Half Time: From Success to Significance)這本暢銷書,基督徒近年都很喜歡談論人生下半場,在人到中年時反思自己的事業和前路。「人生下半場」也繼「積極及可能思想」(positive and possibility thinking)後成為基督徒另一句金句。 Continue reading “人生沒有上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