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在台灣,今天便是記念「二二八事件」七十六周年的重要日子。多年來,執政當局成立基金會,努力調查和執行「真相與轉型正義」計劃,成效有目共睹。筆者無意在此討論事件始末,只想借報端一角談談事件調查和執行以外,從沒有人著力討論過「饒恕」這個旨趣。
門徒彼得曾經問主耶穌:「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太十八21)彼得說:「到七次可以嗎?」主的回答卻使彼得大大失算:「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22節)主明顯不是針對次數問題,而是針對是否實在饒恕而回覆。主隨即用了僕人被查出欠國王一千萬銀子的比喻來說明,僕人在東窗事發後苦苦求情,國王竟「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27節)。此人甫出獄看見一個曾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就為區區之數拉對方下監。事情被人告發,國王大怒,把他交掌刑的治罪。主耶穌總結時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35節)
主禱文中有「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我們果真能做到免人債、饒恕人嗎?讓我們從幾方面來思想:
一、真正的饒恕不是次數的問題,而是有否真正饒恕了弟兄的問題。信徒在教會裡常常在重覆扮演「戴面具」遊戲,表面上的和解、饒恕做做何妨,心底裡仍是憤憤不平,充滿了「牙齒印」,伺機報復。和許多弟兄姊妹深談,教我吃驚和心痛的,正是這種虛假和表面的功夫,求主憐憫。
二、基督徒常見另一個問題是:有不被饒恕感,甚至可以深藏多年,活在不快樂的光景中。創世記五十章記載老父雅各去世後,約瑟的兄弟還深以為約瑟會因父親不在而報復;十七年埃及團聚的生活並沒有叫十個哥哥相信約瑟是真正饒恕了自己。雖然約瑟已親口說過饒恕了兄弟的出賣與無情,不過兄弟們深埋著不被饒恕的感覺卻是莫名強烈(已是三十年前往事)。活在不快樂中,十分可憐!這不單是約瑟兄弟的問題,也是許多信徒的問題。
三、我們「豈能代替上帝呢?」(創五十19)面對「血海深仇」,我們都會有試圖「扮演上帝」的試探。約瑟原是個有「夢」的人,父懷中寵兒。創世記三十九章曾四次提到「耶和華與約瑟同在」,前程看來一片大好!不過,約瑟領悟出「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才能成就今日的光景,保存全家性命。
四、要從心裡饒恕弟兄,否則我們便與上帝斷絕。我們都是被主用重價買贖回來的人,所以保羅說:「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十四7-8)我們固然有自己的感受,但我們又實在是主的人,所承受的大恩典就是我們能饒恕人的根據,主也誠意邀請我們一起參與饒恕和愛的工作(弗四30-32)。
記念「二二八事件」,只談調查和執行「真相與轉型正義」計劃,不談論「饒恕」,從信仰角度看,筆者認為算是個重大缺憾!
*原載於《基督教週報》(3053期 / 2023年2月26日)
(章題圖片來源)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