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倩


或者以為政治總離我遠,但當身邊的朋友陸續舉家移民他方,地緣和情緣由親密變得慢慢疏離,甚至連一聲「再會」也沒有說。看著新一任特首宣誓就職,未來五年,甚至是「五十年不變」(現在剛好過了一半)的前景完全處於未知,背後代價能否承受更是不知道。作為一個情緒不甚穩定的人來說,還是要遠離政治為妙。

「我們不再參與時,我們的憐憫很貧乏,也有不足之處,兩者以冷酷無情的態度,向我們赤裸地展示出來。」(註1)我可以不理會新聞,不理會政治,卻不能不理會身邊的周遭,這時才發現自己是何等無情。

我曾經住過劏房,曾經享受過政府的福利,自從上了公屋後就不再明白住劏房的惡劣環境(可能以前住的劏房環境太寫意,用磚牆間開的四個小房間,「包租婆」只租給女生)。等六年才成功「上樓」的滋味倒是明白的,之前要面對加租和迫遷,在不人道的房間生活,那種窘迫確實難以言喻。

作為一個80後,經歷過三年前的社會運動,發現祈禱落空的失望,縱然知道民主運動必然有失敗的時候,但結果卻因壓力過大住了醫院,到最後對此刻的無情與無奈,不得不放在無助的深處。可是無助的最深深處,就是神工作之處。

很多時候我會用第一身去思考,覺得弟兄姊妹離開教會、移民他方就不再有更多聯繫,但後來至少想到,可能自己(甚至大家)最重要的身分,就是作主的門徒,而作門徒是先要保存生命。門徒的生活和生命其實是密不可分的,非關地緣的事。

所以,如果生命缺少了神的應許和恩典,或許我的生命只餘下絕望,以及熱情枯竭。即使在弟兄姊妹眼中,我酷愛舊約聖經,對談是我的至愛,但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其實是舉步維艱,只用理用情分析聖經,與心中有神、怎樣愛神,還有一大段距離。而作為門徒的弟兄姊妹就可跨越地緣,教我如何作一個真真實實的門徒。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神設立耶穌做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三23-25)

我在思考的過程中,想起白白稱義不是用量來計,恩典稱義不可用行為來抵銷。祂呼召我成為一個基督徒時,就一定要冒風險,甚至可能比一般人更高。要放棄以前一向漠不關心、冷冰冰的人生,其實是難的,更要承受不知名的傷害。但是祂要我覺察自己的不足,並要回應祂的呼召;祂讓我們明白,淚水不會白流,祂會擦乾我們的眼淚。

「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賽三十18)

*註1: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聖潔生活:基督教傳統今釋》,區可茵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21),頁15。

章題圖片來源

讀《聖潔生活》第一章(上)


小倩
80後,出身自靈恩派,成長於信義宗,現於一所五旬宗教會探索信仰,經常在教會聚會失蹤。愛讀舊約、愛守安息日,同時認為宗教的虔誠不在於表面行為。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