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容靈

我們在這間樓房禱告。我站起來把木廚關好。風來時它們總是關牢的。過去五天的傍晚,我們的內心總有一些暖意。我想不只是暖風吧。從無窮的空間中溜進來,輕柔地繞過木造的、竹瓦造的、石板和藤蔓造的器皿和炊具,鑽進了廚房,完全充滿這間樓房。在樓房內外漫過,它沒有淹沒一切東西的邊緣與形體,它們完全分明。我們都置身在這陣暖風之中,彷彿有一雙巨大的手,不單舉起我們,還包圍我們,把一些東西傳遞給我們,好像我們一定共同擁有才肯停止。我們常常禱告到傍晚,那種感覺比從前任何一刻更踏實,有一種不能解釋的連結。
說起來還是那天,我們聚集,問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我們的主還是以溫柔的聲音,也帶著令人信服的權柄——他死了,又復活了,在我們眼前顯現。我們發出疑問:「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我們的耳朵仍然響起他的話:「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他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那兩個身穿白衣的天使出現了,他們的話使我們明白,主怎樣離開也怎樣回來。
回到耶路撒冷,我們就上了這間樓房。樓房從屋外的樓梯上去的,算是這房子的第三層。石灰牆上隱約現出斑駁的裂痕。它們雖然染上赭紅的顏色,那些裂痕像蛛網攀滿整間樓房。我們不覺得這間樓房太老舊,要加上灰泥。耶路撒冷好像過去的模樣,沒有一點改變。所有樓房和街道一切如同去年的情景。我們從數天前開始,內心有一個懇切的盼望。這是一個學習禱告的地方。不只是有些婦人,主的母親馬利亞,還有主的弟兄都在這裡,所有人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等候聖靈。
過去六天有很長的時間,我們一起禱告。那種打開內心、毫無隱藏的禱告,似乎餘音嫋嫋,好像沒完沒了。最後我們才睜開眼睛,我們的心靈就輕省起來,眼睛都是濕潤的。愛我們的主,三天復活了,繼續在我們當中有四十天,不斷教導我們。我們遵行主的吩咐回到耶路撒冷。這裡有一百二十人實在不多,將來應該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回想起來,與一年前的光景完全不同。
沒有青色的小蟲,這間樓房的廚房沒有昏暗。今天主不會坐在藤桌旁邊說話。我們也看不見他舉手又放下來。魚油燈的柔和亮光不住地在他臉上晃動,他是非常真實的。我們想像不到原來他是這樣真實。他真是有亮麗的頭髮柔和地從兩旁垂下來,寬闊的前額顯示智慧而寬容,有一種不能說出的溫柔。我們沒有看見他如何倔強或好勝,反而常常有一種平靜,縱然他也有憤怒的時候。我們經歷了一切,才明白他的背後有一份奇妙的愛,他的教導更是深刻。過去多天,我一直有這樣的感受。
這間樓房也有廚房,也有厚重的炊具和器皿。多年前我開始喜歡它們。是厚重的牆壁令我安心,還是石灶石盤撫在手裡堅實的感覺呢?廚房給我安全感。當時我對自己說:「我是愈來愈喜歡這些沉重粗糙的器具了:木造的、竹瓦造的、石板和藤蔓造的。我把它們握在手裡,感到它們的重量和溫暖。」廚房一直是我揮灑廚藝的地方。那時我發現主憔悴了。弟弟拉撒路病後瘦了,要多採點野蜜才行。門徒都在地上睡倒了,第二天晚上要準備更多的乾果和魚了。我已為主備好床和袍子。
當時主對我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當時主不是責備我,他只是用深深的情意向我說話。的確要盡心款待他,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只有麥子、豆子、油、乾果和魚,這些食物太普通。有橘子和檸檬給主享用才是好的款待。主口渴要用濃酒和著水喝,由塞浦路斯來的酒最好。一道點心是烤芝麻拌蘋果乾,還有梨子蜜餞。主菜要烤羊肉沾熱薄荷醬。不是安息日,吃碎魚麥餅也不錯。
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多一個人幹活當然更好。當時我看見馬利亞坐在耶穌腳前聽他說話。我禁不住請求主吩咐她來幫助我。當時我不明白這一句話:「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我太注重他們的疲乏,還有飢餓。當然出於我對主的愛,他有一頓美味的食物,使他的身體好一點。他說過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當我選擇不斷跟從主的教導,在生活中實踐,在心內也在心外,彼此可以配合無間。跟從主有優先的次序,最好的不能忽略,就是主成為我們的福分。他有的一切也成為我們的一切。我們要專一愛他,但是日常的生活也是要結合起來。我仍然在廚房工作,但是心裡卻是有主同在。在心內在心外再沒有隔閡,一切順服主的教導。
又是傍晚,當我們離開這間樓房,那陣暖風又忽然吹進來。這一次我們感到另一種溫暖,彷彿從某一特定的地方快速地襲來,讓更多人感到那陣暖風有熾熱的感覺,甚至我們看見特別的模樣。我深深感到明天將有大事情發生。明天是五旬節,許多猶太人從遙遠的地方回到耶路撒冷朝聖,這間樓房就在聖殿附近。我們在禱告中仍然等候聖靈。我們不知道聖靈如何降臨。那份暖風越來越濃厚,似乎蓄勢待發,也許要震盪我們所坐的屋子,或者更重要的是震盪我們的心。心內心外也震盪了,我們的嘴巴怎樣?
附註:有部分文字來自吳煦斌的原創小說〈馬大與馬利亞〉與黎海華評論的文章〈反向的視覺〉(原載在於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基督教週報》)。
(章題圖片來源)
容靈
從青年寫到中年,白髮已生,心境卻異常年青。
如今專寫小說,各種創意經常湧現。
對神只能心存感謝,並且努力創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