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在今年八月整整一個月裡,有主題為「『閱讀華人基督教精彩』線上+線下書展」在馬來西亞舉行,共有十四家台、港和五家本地單位參加。基督教書展在當地並非罕見,線上基督教書展其實就是展銷電子書,這應算是華人教會在海外首度舉行,別具意義,值得留意。

電子書,一般是指以儲存成數位資料的書籍。電子書通常以電子檔案形式儲存(主流格式以EPUB及PDF為主),透過網路連結下載至一般常見的平台,如電腦、掌上型電腦(PDA)、手機,或專門的電子書閱讀器來閱讀。以電子形式儲存書籍,也就是書籍的數位化,已是大勢所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以減少用紙,在環保方面有正面作用。事實上,電子書不僅是純文字,還可以添加多媒體元素,如圖像、聲音、影像或互動遊戲,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知識的載體。

由於歷史發展因素,華人教會出版事工長久以來多以出版繁體字書刊為主,並以香港和台灣為主力地區。雖然出版業數位化已實行經年,海外讀者的需求也呼聲不斷,但由於兩地實體印刷版書本較容易獲取,故此電子書在本地需求一直不算殷切。不過,這兩、三年因著新型肺炎疫情全球爆發,除了人員流動受限制外,連貨運物流也備受「檢疫」、「塞港」嚴重牽連,運費暴漲,使網路書籍需求重新受到關注。

筆者樂見華人教會出版界能大力發展電子書出版。然而,電子書出版仍有重重關卡需要突破:

其一,編寫軟件和閱讀器的一統或共融。單是在台灣,電子書可在幾個電子書書城購買,須綁定閱讀器和應用程式(Apps),常見至少有七大電子書平台,其紛亂可見。

其二,數位編寫一代的培育養成。筆者總覺得數位化閱讀是新世代的新事物,傳統編寫思維在互動閱讀上有其極大落差。有些老牌出版社更誤以為把流通量不高,不會再版發行的書籍轉為電子檔案發行,就是推動電子書籍出版的典型事例。培育新一代編寫人才已到了急不容緩的地步。

其三,版權須受到高度尊重。今年六月中旬,美國聯邦法官推翻一項馬利蘭州法律,該法律規定出版商在推出電子書時,也須向圖書館提供電子書資源,以此鼓勵民眾閱讀。此案受到華府乃至全美多地出版行業的密切關注,出版業界稱讚法庭的裁決是保護版權。事實上,版權保護是很嚴肅、很複雜的事情。筆者對華人教會裡一直姑息著一種「分享版」的行為甚有保留,聽說這種行為在此地神學生群體中也是常見,當真如是?!對出版社而言,數位出版距離電子書只有數步之遙,塞礙其發展的,「版權尊重」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必須正視!

*原載於《基督教週報》(3023期 / 2022年7月31日)

章題圖片來源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