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前文題到謝木水院長近著《愛教會到底?——以神學視野反思教會醜聞》,這是一本反思教會「醜聞」(scandals)或「不愉快處境」(unpleasant situation)等負面消息,作系統整理和思考的難得佳作。作者把「教會醜聞」稱作「絆腳石」,全書把教會醜聞課題分為教會歷史、聖經神學、實踐理性與哲學四組向度共八顆「絆腳石」來審視。

第一組是「宗教改革的成敗」和「福音教會的分裂」兩顆絆腳石。作者從五百年前宗教改革歷史剖析新、舊教決裂,到繼承新教傳統的華人教會之成敗榮辱,以及衍生出來的言語釋經爭論等進一步分裂作思考。第二組是反思二百年來逐漸脫離西方新教母體的華人教會,在不同社會現實和文化處境下的生根建造中,生發出來對「基督宗教的暴力」和「信仰身分的排外」的抗衡。

第三組實踐性課題是關於批判「教內職權的濫用」(包括職權和資財),以及「倫理道德的兩難」(包括政教關係和性醜聞) ;而第四組哲理性課題,針對教會在面對網絡普及化下,聖經資料與神學信息獲取,以及在後真相民粹橫流下,思考「人工智能的迷思」和「基督十架的醜聞」兩顆絆腳石,從而確切認定真理的絕對權威。

在結語中,謝院長引用范浩沙(Kevin J. Vanhoozer)的說法,宗教改革給普世教會帶來三大危機,分別是:因個人解經而產生的個人理解及信仰危機、神學權威的喪失,以及信仰群體的分割對立。(註1)華人教會因極度重視聖經文本的權威,也主張人人都有讀經和釋義的能力,本著對教義立場的堅持,矛盾和衝突在所難免。要擺平紛爭,作者主張以神的心意為本(God-Intention)來解經。

面對教內醜聞風暴,做好本於聖經的神學反思,喚醒信徒回到主給他們那起初的愛,才能踏著「絆腳石」,化為愛主的人信仰成長的「踏腳石」。如何愛教會到底?還不快找這本書來閱讀!

*原載於《基督教週報》(3011期 / 2022年5月8日)

(註1)謝木水:《愛教會到底?——以神學視野反思教會醜聞》(新北市:校園書房出版社,2021),頁61。

章題圖片來源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