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紅

童年的我,總相信完美的聖誕節是白色的;有滿鬍花白的聖誕公公,在偌大一片銀白雪景穿梭往來發送禮物,他的紅袍、紅帽和黑靴點綴天地間,散落無盡歡樂。我幻想:與家人置身火爐旁掛滿飾物的聖誕樹下,拆開件件包裝精美的禮物,屋內瀰漫著烤火雞的濃香;而屋外銀裝素裹的世界,飄揚著悅耳的聖誕頌歌⋯⋯

婚後,繞過地球另端,寄居果真擁抱白色聖誕的異域,親睹一夜大雪過後,街道一幅晶瑩銀亮的皚皚雪景,冬日的晴陽灑落金黃的線條,閃動遍地迷人的碎鑽,為嚴寒燃起熱情。大人和小孩就在自家門前打起雪戰,然後合力堆起胖墩墩的雪人,給它們繞過圍巾銜條紅蘿蔔,任其醒目地在普天同慶之日為主基督站崗。而這一切,只是白色聖誕的冰山一隅。

對於貧戶及弱勢族群,聖誕節是毫無色澤的地暗天灰,《聖誕頌歌》只徒添傷感之情。年復年地,聖誕前夕的採購潮愈益令人感到窒息,各中小學的慶節活動也使逐年投入的師生們身心俱疲。無數飲食失調患者平日已陷進食障礙之苦,當聖誕在即,面對五花八門的甜點巧克力和應節食品,他們更是苦不堪言,所熬忍與食物過不去的痛,旁人難以理解。這個昔日被我想像成天堂般的佳節,原來滴著深紅的血色。

每年聖誕月,英國總有劇場公演曠世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的經典名著《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為增添賀節氣氛,劇團多以音樂歌舞形式及充滿童話色彩的創意構思,重新呈現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孰料:狄更斯筆下的《聖誕頌歌》其實是首「悲歌」,書中藉寓言探討的是極嚴肅的課題——貧窮。

在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各地礦井及工廠出現大批童工,他們被迫長時間幹活,薪金卻被狠狠剝削。這是貧窮的時代,也是偉人的時代!貧窮孕育出悲天憫人的情操,狄更斯關懷弱童及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巨著遂應運而生。這部刻劃守財奴史高治夜驚魂的《聖誕頌歌》與《孤雛淚》(Oliver Twist,又譯《苦海孤雛》)等描繪貧窮的作品,都敲響了為弱勢底層家庭而發的不平之鳴,喚醒大眾關注他們的福利及貧童的教育權益,影響所及達兩世紀之久,奠定英國社會重視兒童人權的基礎。

時至今日,普世歡騰的聖誕月也是英國人關懷弱勢的月份。許多人把裝滿各式生活用品的聖誕鞋盒,寄致戰亂及貧窮國家有小孩的家庭,不少教會亦動員會友送贈精心準備的禮物包給貧區的兒童;全國各地都有慈善團體組隊,到大型百貨公司和超市歡唱聖誕歌,為身心障礙及低收入戶的學生籌募購買醫療器材、電腦、校服及參與休閑活動的經費。另外,好些教會開放門戶給街友借宿並提供伙食。狄更斯《聖誕頌歌》的道德教化精神流傳至今而不衰,實將文藝創作「行公義,好憐憫」的終極人文關懷宗旨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2021年走入尾聲,英國通貨膨脹飆上高點,人們非得省吃簡用,聖誕採購潮不再壯瀾,節慶歡愉亦因此褪了色,感覺不再七彩繽紛地燦爛奪目。唯一能亮起人心的興奮,也許是一場如夢似幻的白色聖誕雪景吧!

二十世紀英國基督教文學巨擘魯益師(C. S. Lewis, 1898-1963)初信耶穌不久,於二戰期間寫下信仰經典《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將最純粹的基督教要義淺顯易懂地和盤托出。此書摒除外加於宗教的任何裝飾,單單回歸聖經「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的核心真理之中,堅固了無數遭戰火蹂躪的心靈,吸引許多人皈信基督,影響迄今仍未竭。

白色聖誕最奇特的景色,豈不正是「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祂全然純淨潔白,自永恆界臨到受限的現世,活出無罪人生,卻為人類的罪釘死十架,用祂的血洗淨世人的罪孽,叫一切信祂的得以潔淨,回歸造物主原先照著屬神的完美形像受造的純白生命,且領信徒邁上得勝罪的成聖之旅。

誠然,是時候重回「返璞歸真」的白色聖誕了。讓天上人間同聲高唱「白色聖誕頌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上帝!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都因二千年前在伯利恆「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章題圖片來源


林紅
香港出生,在地球繞了大半圈,目前定居英國,養有三子女。早年於基督教報社任職資深記者及編輯,婚後全職持家,輟筆廿載,被聖靈喚回寫作的初心,成為自由作者。文章散見於香港、台灣及美國的華人基督教報章及雜誌,曾多次獲徵文賽佳作。


關於我們:https://thewritingpeople.net/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