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教牧學」源遠流長,自有基督教會以來便有事奉的人與承傳的學問,主耶穌親自培訓門徒便屬典範。華人社會深受孔孟思想影響,教會尤其重視作主工人的品格、操守與規範,這方面著作不虞匱乏。不過,「基督教倫理學」引進華人教會討論,其實只有約三十年光景;直到唐佑之牧師首以《教牧倫理》為題出版著作也未及二十載,其內容仍不脫傳道人蒙召與職事的品德操守和道德,主要還多是倫理守則。
陳尚仁牧師新著《21世紀教牧倫理學》一書,就是以基督教倫理資源為基礎,和教牧遭遇到的倫理議題互相對話,試圖為教牧提供道德指引,是一門專以教牧為對象的基督教應用倫理學。基督教倫理資源可以歸納為四項:聖經、教會傳統、理性,以及教會群體的經驗;而教牧的倫理議題則包羅萬象,書中僅討論一些最常見及問題嚴重的議題。全書厚三百八十頁,對象主要是為受呼召的傳道人寫的。
本書第一部分是基石——論「人」——教牧的本質、服事的內容、教牧的品格,以及德性的養成。教牧惟有清楚地確認其事奉的呼召是來自上帝,才有可能勝任教牧的任務。教牧需要有專精的訓練,並在宣揚上帝的話語上不斷精進,才能稱得上是好的教牧;也惟有具良好品格者,才可能是稱職的教牧。作者提出三個重要的基督徒德性:仁愛、智德、堅忍,期勉教牧能夠不斷地在這些德性上進步。
作者用了一個很貼切的比喻指出:「倫理思考」就像是一副偏光太陽眼鏡,經由它看到的,不能宣稱是「事實」的全部,而是透過偏光鏡片濾掉雜亂光線,讓肉眼能看得更多、更清晰。教牧事奉的路是艱辛而孤獨的,也因為身分和角色的關係,在倫理判斷和實踐上,責任至關重大!
*原載於《基督教週報》(2959期 / 2021年5月9日)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2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