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近年網上社交平台不時流傳,由友人邀請結連其友好介紹書籍,有的一次貼出一本,有的是七天分享了七本,不一而足。這樣鼓勵分享閱讀,本質上是好的。雖有程度參差、容易流於通俗淺薄,反之深奧孤高,不過串連起來的書目仍見可觀、多元、精彩!
筆者向有收集書目的習慣。記得1973年中四那年的暑假(四十七年前的往事),筆者參加了一個在梅窩衛理園舉行、為期兩周的中學生領袖訓練營,沒想到竟影響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在那次營會,每天早上聚會是講解「基本信仰」,晚上則是希伯來書查經講道,使筆者獲益良多。但最叫筆者眼界視野大開的,還數其中一個下午的工作坊,請來了當時仍在伊利沙伯中學任教的梁永泰老師(曾任突破機構總幹事、恩光書院創辦人),他從市區頂著炎夏驕陽帶來了近百本書籍,以及精心編寫「精書一百」書目來到這偏遠的營地,分享他的個人閱讀成果。他帶來的這份書目開啟了我的閱讀眼光,珍藏至今。從此,我便與有系統閱讀屬靈書籍及其他書籍結下了不解緣,除家中「養書為患」外,鼓勵和教導信徒閱讀也成了筆者的人生志業。
教牧處身這世代,雖說資訊爆炸難以吸納全部知識,若沒有厚實的聖經、神哲學、邏輯、歷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常識的底蘊,思辨和分析時事的能力必成疑問。《大閱讀家》(Lit!: A Christian Guide to Reading Books)一書的作者漢東尼(Tony Reinke)提出,一旦將直接研讀神的道(聖經)列為優先之後,閱讀的優次安排可以是:
一、為了認識基督並以基督為樂而閱讀;
二、為了激起屬靈的反思而閱讀;
三、為了引起個人的改變而閱讀;
四、為了追求職業的卓越而閱讀;
五、為了欣賞美好的故事而閱讀。
你的閱讀優次又是如何?
*原載於《基督教週報》(2919期 / 2020年8月2日)
(章題圖片來源)
—
陳培德牧師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