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盧淑儀
安息有時──重尋安息真義,抗衡當代文化!
作者:華特.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
《安息有時》一書指出,「十誡」中第四條誡命「當守安息日」,是其他誡命的重要橋樑,並且貫穿十條誡命,叫我們明白上帝的屬性,不要活在焦慮中,亦要懂得與別人享安息。
前三條誡命說,安息的上帝就是「解放人脫離為奴之家的」,繼而使人「脫離埃及的工作制度」,以及「脫離埃及的神明」。上帝把以色列人從為奴,以法老為神狀態下,使他們視耶和華為神。偶像或神明的共通處,就是不斷渴求得到他人無盡的產物,和授權建立那永無休止的生產制度。你有沒有想過,你已經進入像法老掌權的系統裡,不斷追求卻不滿足?
此書提醒我們,自己是否也跟隨這世界的價值觀,不自覺又無休止地尋求自我增值,該休息時卻為不少活動疲於奔命,甚至漸漸覺得 “Work hard, play hard” 是應當、沒有問題的,就好像墮進另一個不斷生產的法老模式中。這個社會的專門伎倆,就是控制人心和提供娛樂,使人沉醉於聲色犬馬的生活,同時讓人活在焦慮和暴力之中。
藉著之後六條誡命的提醒:法老系統是會把鄰舍變為競爭者、威脅和挑戰。書中帶出,安息日就是要我們實際上割捨清空,好讓我們能以鄰舍間來定義我們的生活,而不是以生產和消費來定義;安息日不單是一段休歇時間,亦是一個特定時機,容讓我們重新想像自己所有社會生活,讓它不再充滿人與人之間的壓迫和競爭,並轉化為充滿悲憫的共融關係。
—
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
陳培德牧師在《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寫在前頭》中揚言要創造一個「齊來閱讀」的新景象,這也是德慧一眾的願景。德慧文化自創立(2006)以來都秉持不變的信念:以閱讀更新文化,於生活踐行信仰,這同樣是《信徒閱讀運動》的宗旨。我們致力形塑一群懂得閱讀世界症候、勇於道破謊言,堅持以文字滋養生命的群體。因此,《信徒閱讀運動》是一場生命革命,也是一場推動教會更新的運動。我們誠邀香港各教會參與其中,一同透過閱讀更新思想,轉化生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