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曾維敏

成為愛者-36

記得一次書籍分享會中,陳張慧嫈師母提及人為何要閱讀,其中最吸引我的一個論點是—閱讀使人成長及改變。當師母推介這本書時,看到她從心底裡泛起甜絲絲的笑容,她說:「這是外子為她編輯的書,作為六十大壽的賀禮。」多浪漫啊!想讀這本書,除了想進入這浪漫的氛圍內,更希望學習到如何能成為一個「愛者」,像師母般,能愛身邊的每個人,能使自己的生命轉化、成長。

正如作者分享,「愛者,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需要養成的。」如何養成呢?「人從神的形象受造後,便擁有愛的能力」,藉著神安排我們在世時遇上的人、事、物,慢慢地經歷被愛及學習付出愛。「當發覺自己知道去愛卻不願或無力去愛時,便要返回神的愛中,注目祂的憐憫,再度與祂連結,領受祂的生命才能有力前行。」這就是愛的原動力。

全書分為六個部分:「愛者」、「繫懷」、「所信」、「遇上」、「讀思」和「為序」,個人最喜愛「繫懷」篇。其中〈母愛的距離〉和〈難得倚賴〉兩篇相連的文章,談及作者對兒女的愛。因著女兒的成長,她期望得到自由及成長空間,使作者要「愛得有距離」;另一方面因兒子受傷,未能自我照顧,作為母親,只好在生活上成為他的各種倚賴文章前後相映成趣,卻道出母親對孩子們的無限接納與愛,也是「愛者」的親身演繹。

我喜歡閱讀師母的文章,除了文筆流暢易讀之外,還有緊貼、回應社會議題的信息,加上有些文章會提及別的書籍,引用書中的精髓,例如:布魯姆(Harold Bloom)認為,閱讀最大的功用是幫助我們善用孤獨,讓人更渴望讀各種好書。

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

陳培德牧師在《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寫在前頭》中揚言要創造一個「齊來閱讀」的新景象,這也是德慧一眾的願景。德慧文化自創立(2006)以來都秉持不變的信念:以閱讀更新文化,於生活踐行信仰,這同樣是《信徒閱讀運動》的宗旨。我們致力形塑一群懂得閱讀世界症候、勇於道破謊言,堅持以文字滋養生命的群體。因此,《信徒閱讀運動》是一場生命革命,也是一場推動教會更新的運動。我們誠邀香港各教會參與其中,一同透過閱讀更新思想,轉化生命。

懶人包了解更多
第一屆信徒閱讀運動小冊子
閱讀運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