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
談到中譯暢銷書作家,這數年間湧現了提摩太.凱勒牧師(Timothy Keller)好些著作,如:《我為什麼相信?》(2008,原著初版年份)、《揮霍的上帝》(2008)、《山寨版的上帝》(2009)、《慷慨的正義》(2010)、《婚姻解密》(2011) 、《工作的意義》(2012)、《忘我的自由》(2012)、《同祢,患難與共》(2013)、《禱告解密》(2014)、《耶穌之歌》(2015)、《智慧之書》(2017)等。這些作品還未包括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的幾本:《被釘十架的王》(2011) 、《21世紀教會成長學》(2012)、《文化講道學》(2015),以及門徒培育讀經系列《永不失敗的神》(2013)、《加拉太書點燃福音爆炸力》(2013)和相配套查經材料。筆者還發現,他的著作早已成了許多內地信徒愛讀的必然首選,人氣十分旺盛!
提摩太.凱勒何許人也?他在1950年9月23日於賓夕凡尼亞州亞倫鎮(Allentown)出生,現年68歲。他先後在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 B.A., 1972)和戈登康維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 M.Div., 1975) 完成專上和神學訓練。1981年,他在威斯敏斯特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獲教牧學博士。師從克羅尼(Edmund Clowney),影響他的福音觀,和對人生命改變的看法;以及論文指導教授簡河培(Harvie Conn),對他思考城市宣教,如何引領人走進教會,並深度改變整個城市啟發極大。
凱勒在唸大學時才信主,畢業後曾擔任美國校園團契(IVCF)同工;及後在維吉尼亞州小城霍普韋爾(Hopewell)的改革宗長老教會牧會九年。1989年,他和妻子凱茜(Kathy)及三個兒子遷居紐約市,被差派在曼哈頓區開展福音工作,創立救贖主長老教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從起初五十人聚會,到如今已有超過五千名定期參加崇拜、認真查考聖經的會友。又拓植了為數不少的分堂。2017年7月1日,他卸下主任牧師職責,轉為經營「救贖主城市宣教網」(Redeemer City to City),為下梯隊牧者作悉心栽培。
其實,早在2009年3月16日《時代雜誌》出版該年度的特刊,便在封面和主題文章提出十大改變世界的意念,排行第三是「新加爾文主義」(New Calvinism),帶動這股風潮的正是凱勒。《新聞週刊》(2008年2月18日)稱許他是「聰敏的牧者」(the Smart Shepherd);《紐約時報》(2006年2月26日)讚賞他能「宣講聖道、博引發聲」(Preaching the Word and Quoting the Voice)。這與當前好些華人教會仍以為正統的神學思考已不合時宜的理解大相逕庭。重要媒體如《時代雜誌》為何認定改革宗神學思想重新復甦?這反映北美年輕信徒已厭倦了那些只注重事工表面、內容浮淺的牧養技倆。不少青年信徒反倒覺得加爾文、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等屬靈偉人的經典著作更能滿足他們內心的渴求和期待。凱勒是名副其實的改革宗牧者,他受教於威斯敏斯特神學院,曾在該院兼課授業,又在地方堂會踐行教義和理想,樂於走進文化與城市當中,與流行思潮對話,挺身作信仰的護教者。他自己堅守聖經真理,注重宣講與教導,強調聖經信仰要能回應時代。
凱勒全部個人著作約有三十種。第一本著作是1989年出版的《憐憫的事工》(Ministries of Mercy),此書在2008年經修訂後易名為The Reason for God(中譯:《我為什麼相信?》)面世,迅即打入《紐約時報》非小說好書排行榜第七位,被該報譽為「廿一世紀的魯益師」。凱勒堅信牧者和信徒應摒棄以「基督王國」的心態,學習聆聽大都會社區各式人士的真實故事,溫和而理性地與教外人士對話,情理兼備地把福音重述,最後才勸說對方開放地接受恩典。在暢銷書《揮霍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裡,凱勒借用浪子回頭故事,提及除了要判斷「逆子」外,也應檢討「長子文化」優越感,容易自義,同樣需要「尋找浪子的父上帝」的恩典。《禱告解密》(The Prayer)是學習操練禱告的實用手冊。凱勒認為禱告既是與神交談,更是追求在人心和世界拓展上帝國度的不二法門,要窮一生來學會掌握。此外,重要著作還有《21世紀教會成長學》(Center Church),作者分享中心教會異象和使用秘笈,分為福音、城市、運動三部分共七百頁篇幅來公開救贖主長老教會及其城市宣教網的發展經驗。《文化講道學》(Preaching)裡凱勒傳授他的講道心法,對教牧固然實用有益,對一般讀者來說,更是透過思考文化,知道如何與未信的人傳講福音的好書。
凱勒把城市宣教看為一個不會間斷的福音運動,與歷代復興運動遙遙呼應,其深遠影響可及整個城市,或是整個文化及整個人類社會。讀了他的書,信徒至少要在三件事情上有所預備,第一是要重新發現福音,第二是福音的對應處境,第三是要作不平凡的禱告。凱勒還是個「使命教會」(missional church)倡導者,他的堂會有半數以上會眾參與社區服侍,同時又注重裝備信徒在專業上、職場上發揮召命。
*原載於《時代論壇》(第1651期 / 2019年4月21日)。
(章題圖片來源)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