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生態神學-84.png 

正當全球價值都以推動環境保護、致力減排減炭、應用再生能源,針對源頭回收減廢為重要任務時,此地卻由特區政府牽頭明言暗示,以提供建屋土地為口實,考慮大動作移山填海,甚至窺覬開發郊野綠地,叫人側目!年來我們推行了垃圾分類、膠袋稅、停車熄匙,以及即將實施垃圾付費等政策,不知何故總讓人慨歎有毫不上力踐行環保的感覺。

猶記得多年前免費報紙出現,早把收費報紙打得落花流水,苟延殘存。除了新聞內容愈見「碎片化」外,我們經已墮入但求就手的「笨循環」,於推動增長閱讀並無寸進。每逢週五日最為誇張,為了滿足廣告客戶的胃納,各報更爭相發行厚一二八頁的足本特大號,真是「肥了」回收商卻「傷了」堆填區。環保部門至今仍沒有意識到事態不妙,愚見以為已到了必須認真考慮推出嚴厲政令,限制報章出版頁數,救救樹林和救救大地!其他諸如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跑道等大型建設,把整個珠江口東部水域徹底破壞,中華白海豚豈真命該絕跡!

2018年香港書展」舉辦在即。筆者所屬的出版部門也在趕製新書,冀能來得及在一年一度的盛會中參與展出。新書中有一本是討論「關愛受造世界」的文集,其中收錄了一篇趙崇明博士的文章,題為「消費成癮對生態的傷害」。文中他引用了環保署《香港固體廢物報告》2016年統計數字,原來本港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的固體廢物有10,345公噸,其中3,600公噸是廚餘(約34.8%),當中2,326公噸為家居廚餘,1,274公噸為工商廚餘。後者更是飲食業在消費成癮的社會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情況堪虞!

起初_cover-02.png
《起初——關愛受造世界》封面

回頭來看教會裡的情況,除了經常印製週報場刊、詩歌禮文、教學講義外,每當慶典、婚禮聚餐茶點更常見即用即棄的器具,總量驚人。在當前電腦手機普及、光影技術先進的年代,減少地球資源不被浪費,可能只是觀念之別,施行並無困難。教會也該來個自攜器具(包括自備聖經歌本)和無膠無炭的運動。

 弟兄姊妹,是時候我們要來思考教會需要一套怎樣的基督教生態神學了!

*原文刊於《基督教週報》(2811/201878日)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