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
今年五旬節(不好意思,做牧師會如此記日期)那天,無線電視的《星期日檔案》題為「家有A寶」,是探討有過度活躍及專注力缺乏症(簡稱ADHD)兒童的家庭,節目下半集播放了對我一家的訪問。播放那刻人雖在吉隆坡,但在電視機裡見到我家的朋友卻整晚持續發短訊給我。短訊的內容當然與這訪問有關,訊息有鼓勵、有驚奇、有感謝等等,大都是正面的。最叫自己感意外的,就是有人覺得此舉不智,反問緣何自掀瘡疤。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希望不是聖經),難唸不代表不存在,亦要看你以那種心態來唸吧!自問並非高調或不斷公開抱怨的人,兒子有ADHD與太太為此患抑鬱的事,日常也少宣之於口。接受是次訪問,乃受數月前有一外婆因照顧患有過度活躍及專注力缺乏症的六歲孫兒而心力交瘁,涉嫌為免孫兒辛苦而勒死了他所影響。當我聽到此新聞時,自己心裡倍感傷痛,亦為此慘劇大感惋惜。大約在這慘劇發生一個月後,電視台新聞部經ADHD的家長會尋找一些合適的家庭,看看能否將相關家庭的難處與出路分享一下,最後我一家決定接受訪問。
其實在電視台新聞部向我們邀請後,自己都有點掙扎,尤其是我考慮太太與兒子的想法與感受。太太盼望自己的經歷能鼓勵一些照顧者往正面看,至於兒子方面,還記得我先後三次詢問他(不是彼得):「若播出後有同學笑你的話咁你點先?」他三次的回答都很是接近:
「咁我真係個咁嘅人嘛!唔通我講大話咩!如果佢哋要(笑我)先,就係佢哋嘅問題啫!」
既然家裡三分二人都覺得可以,我就抱著跟隨家人想法的心態而答應。訪問播出後次日,自己在中午時分經 WhatsApp已知兒子的班主任在午飯時邀請全班同學一起觀看,同班家長與同學的反應都十分積極。到了晚上,我詢問兒子當時的情況,他道:
「老師話畀同學聽,見到我嘅時候,如果大家支持Samuel的話就拍掌啦!」
「結果如何?」我問他道。
「結果當時佢哋由頭到尾不停拍掌添呀!」兒子回答得有一點害羞。
「咁你自己覺得點?」
「爸爸,同學拍掌時我覺得難為情囉!」
作為十歲的小朋友上電視,可能會有一點飄飄然的感覺,聽到兒子說「難為情」,我自己也感到一點的欣慰,這反映他也不是毫無分辨能力的。誇張一點講,他是有「辭讓之心」嘛!禮之端來的,四端已有其一,豈不樂乎?作父親的只希望他能於四端擴而充之,那就叫人更感安慰了。當然,「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後天的人為努力是不可或缺,而人的不足與有限,就更說明了我們更要依靠造物主了。(在教會裡十分之政治正確的表達嘛!)但願他更快明白「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這真理呢!
—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