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

牧師個仔-67.png

作為一名駐堂牧師,日常會有好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任務,例如:講道、探訪、個別約見、參與各區活動、探訪小組、主持或出席會議、教導等等。雖不敢說多不勝數,但起碼不覺得自己閒著無事。在教會生活中,最常有的一項活動,可說是不同的飲食聚會:愛筵、打邊爐、大食會、燒烤、盆菜、宵夜、放題、公園野餐⋯⋯真的種類繁多。與此同時,認識自己多年的學生、同學、同工等都會不定時來我家吃飯,這又叫我有更多機會操練廚藝呢!

因上面所述的關係,兒子跟著我,也有很多機會在教會與家裡,跟一群又一群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吃飯。我曾想過,或許兒子的童年記憶之一,可能就是爸爸不時就請客來家裡吃飯(其實多數來家裡吃飯的朋友都一起湊錢付食物開銷的)。

農曆新年之時,跟親友拜年自然會吃個不停,而教會的成年人亦安排了初十那天吃盆菜宴。在那天前一晚,我與太太提到誰跟誰會一起吃盆菜時,兒子問道:「咁我聽日有無得一齊食盆菜?」

太太道:「梗係有啦!爸爸媽媽會食,咁你就梗係一齊食啦!」

兒子立即得戚地說:「做牧師個仔真係正!成日都有嘢食!」

我與太太頓時失笑,太太道:「你真係食米唔知價,你估我哋食飯唔使錢嫁?我哋一家三口個個都要畀錢呢!」

「吓?乜原來要畀錢嫁?OKOK。」兒子悻然道。

或許金錢是兒子在生活裡從不用操心的事情,尤其跟著父母飲食的時候,付帳單的從來不是他,免費早、午、晚餐與夜宵,也是有人代勞。我只擔心他以為父親在教會事奉的時候,自己就會因此有各項優惠,若此想法慢慢膨脹,這就真的危險了。當他回到教會裡,弟兄姊妹對他又多肯定與嘉許,有時也怕大家對他過度寵愛而自命不凡。當然,兒子誤以為有免費盆菜一事,更可能是因他心思簡單又直接,絕對未會建立那種有恃無恐的心態。我現在多想也只會是過度憂慮吧!

(章題圖片來源:https://goo.gl/FoAG3M,由Jackie Mercandetti拍攝。)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