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貝
在導遊的指引下,你走進景點服務中心,於漆黑的密室中觀看地方介紹片,那種沒甚麼期待、有點沉悶、無聊,甚至瞌睡的感覺,與許多每週走進教會聽道的人所經歷的沒大分別。
最近到台灣花蓮,參觀太魯閣原住民部落。當被導遊要求觀看公園介紹時,正預備補眠的我,卻意外地看到一套非常精彩有趣的觀光片。
「樂.太魯閣」以歌中劇手法詮釋部落生活文化,以部落語言與音樂,藉部落兩個年輕男女的相識、相愛的故事,以小見大,不著痕跡地帶觀眾走進太魯閣的歷史、文化特色,最後更將昔日族人走過的路,重疊於今天遊人的身影,巧妙地以古引今,帶出當地景點的特色。
原來此宣傳片大有來頭,已得到好幾個美國、葡萄牙的國際短片大獎。它成功之處,在於改變傳統介紹的平鋪直述(或自吹自擂),挪走敍事者的角色,直接以新的說故事手法,讓觀眾成為「敍事者」,與主角一起進入故事,並在整個故事旅程中,主動發現並認同部落的歷史與價值觀。
記得其中一幕,描繪受尊重的部落紋身師,一下一下地將針打入小女孩面上時,全場觀眾同時倒抽一口涼氣。整幕以歌曲為背景,藉歌詞穿插出女孩小時候的紋面故事,帶出部落「勇敢」的素質。比起傳統以畫外音,平述出命題(如:「太魯閣族有紋面歷史⋯⋯」),實在叫人印象深刻得多。
無疑,故事的力量大。敍述式講道(narrative preaching approach)是現今重要的講道趨勢,E. L. Lowry更視講道為「說故事」(storytelling)。因此,如何在講道中敍事 (narrative)、如何挑選佈局(plot)、如何將基督的敍事完整地呈現給今天的信徒⋯⋯全都是講道學的一大課題。
自古以來,人類就熱愛故事。神話、傳說、榕樹頭「講故佬」、bedtime story⋯⋯故事的力量,一直無遠弗屆地影響著我們,塑造出不同的人類文化。從充滿傳統故事的太魯閣回來,我不禁反思:我,到底是不自覺地以沉悶的畫外音,說出一個又一個與聖經、聽眾關聯不大的命題?還是正邀請會眾一同進入故事的旅程,引導他們發現聖經敍事的力量,並傳講出與聖經大敍事一致的故事呢?
最近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在金球獎上的精彩演說,同樣運用了故事的力量。下次再續。
─
川貝
80後新手傳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