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

冒險樂園-51.png
圖片來源:http://www.tradeduck.com/displayitem.php?itemid=2844818

先旨聲明,本文與三國時代的張飛沒有關係,廣東話是以「有幾多張飛」來表達「有多少張票」的。

兒子日常去遊玩的地方雖不算很多,但始終也不少,其中一處就是美國冒險樂園這連鎖室內遊樂店。記憶所及他在兩歲前已經玩店裡的波波池,而隨著他年紀漸大,喜歡玩的東西也漸漸改變,各種大大小小的機動遊戲、投籃遊戲、電子遊戲、身擊遊戲等等都玩過。我從不許他玩的是那些推金幣遊戲,既有賭博之嫌又枯燥乏味。先花錢買金幣,然後再投下金幣來推金幣,從而希望多賺獎票,再換所謂「禮品」,那就不如直接花錢購買「禮品」好了。比較起來,打迷你保齡、投射籃球、灑水滅火等遊戲,起碼有一個玩樂的過程,獎票是付錢玩樂後的一點鼓勵(或補償),而店舖以累積獎票再換「禮品」,始終都是鼓勵大家多多消費,在商言商實在是無可厚非。

兒子自小學起,每次在冒險樂園離開前都嚷著要拿獎票換禮品,但以他每次拿一百幾十張的情況,就算將會員咭以往的餘額加起來,常常是換筆、擦膠、糖果等東西。為了希望兒子學到以始為終的忍耐功課,我差不多每次在兒子提出要求的時候,都會跟他說:「你留起佢,一次過換啲大獎先有意思嘛!」可惜常常都是無功而回。

月前有一次,兒子為了「善用」最後的一枚金幣,於是就往「幸運彩虹」擲金幣,怎料他竟然中了一張500票的奬券,於是他的會員咭紀錄忽然「膨脹」起來。

「喂!你多左咁多張,睇下會唔會有機會換啲大禮品啦!不過你都要先有目標喎!」

「都好喎!」兒子邊答邊往展示禮品的玻璃櫃看。「哇!1490張可以有焰天火龍王(魔幻陀螺)喎!」

「咁你再忍下先啦!應該過多一陣就會夠數喇!」我回答他道,其實這時兒子還未有1000張。

大約過了一個月,某周五晚上跟兒子往冒險樂園玩,兒子又跑往玻璃櫃前看。他其實在過去數星期裡,每一次離開前都帶著充滿期盼的眼神,望著玻璃櫃裡心儀的禮物,但奈何始終每一次都為未夠獎票而輕嘆。今晚在他再三看過之後,我跟他一起往櫃枱將獎票輸入會員咭裡,看到輸入後的總額,他興奮地說:

「1560?咪多過1490囉!爸爸,我係咪換得焰天火龍王?」

「係喎!你夠票喇喎!」我也興奮地回應他。

「好嘢!我終於有1490張飛喇!」兒子高興叫著,同時他也拿著會員咭跟職員換領禮物。

換領禮物之後,他開心得忘形,還嚷著要我為他拍照呢!足見這對他來說是十分高興的事,我跟他道:「忍左咁耐先換到嘅大獎係咪正過嗰啲擦膠呢?」

「係呀!好正!最好快啲又可以再換!」他答道。

「咁你依家仲有70張,要儲夠另一個1490張又要一排喇!況且,到時都唔知仲有無呢份禮物換呢?」

「吓?咁辛苦?唔好理喇!今晚就玩住呢個陀螺先啦!」兒子的答案總是如此今朝有酒今朝醉,仿佛忘了之前一段日子修煉忍耐功課的成就呢!

 

photo_Rev Chung's son.jpg
相片由作者提供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