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閱讀與視野-34

對於信徒和牧者來說,閱讀很重要,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現實問題是:當前在複雜多變和網絡泛濫的世代裡,此地絕大多數信徒和牧者在生活裡,卻極其缺乏閱讀,這才是信徒抱怨教導「泡沫」、「離地」,或是無力去踐行信仰的根本原因。 

20170829_photo.jpg

筆者去年讀了一本有趣的中譯好書,題為《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Reading Like a Historian: Teaching Literacy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 2011,原著由哥倫比亞大學所屬的教師學院出版社出版。三位史學和教育專家Sam WineburgDaisy Martin Chauncey Monte-Sano攜手撰寫,目的是針對在初中和高中學校講授歷史科的老師們,在傳統史學和教育研究和訓練以外,給他們一個對應當代議題的教學示範。全書共分八章,每章環繞著一個美國的歷史問題,包括拓荒、殖民、電力與婦女勞務、公車與種族隔離、古巴飛彈危機等實例,教導讀者如何探究史源與史料脈絡化,為史學閱讀、教學與思考取徑,作成顛覆性認知和批判性閱讀。

讀此書讓筆者不期然慨嘆,何時華人教會的信徒和牧者也可以像史家般閱讀,在面對史實或當前新聞事件,乃至工作及生活瑣事,都能有像聖經學者般的能力,看清事件來龍去脈,透析本質,有效地處理過去和現在的複雜性,面對今天,面向未來!

407_1

早在1984年,斯托德牧師John Stott出版了劃時代的經典著作Issues Facing Christian Today中譯:《當代基督教與社會》一書,前瞻性地向那個年頭的信徒提出了十六個必須面對的重要議題。沒有廣泛和恆常閱讀,這位住在倫敦West End的世界級教會領袖,如何能提出他的識見?

1733_1

當紅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2010年完成了他的著作《恩典現場:在破碎世界中尋找上帝》What Good is God?: In Search of a Faith that Matters出版,這是他寫作風格轉型的作品或說回復他記者寫作的風格。書中他邀請讀者與他一起,在世界各處尋找恩典的痕跡。透過他對救恩的深度認知與識見,為讀者獻呈了十個關於恩典的感人故事,分享了十個數算恩典的信息。

lp629

 誰說書本沒落?筆者卻認為不肯閱讀的人才是個「活死人」!喜愛閱讀又讀懂了的人,活著充滿生趣!最近因對同性婚姻表達看法惹上麻煩的畢德生老牧師Eugene H. Peterson,在十一年前出版了部奇書Take and Read: Spiritual Reading : An Annotated List中譯:《點‧閱:畢德生的藏書閣》,書中他開列了十九張書單,合共二百七十多本書,包羅好書各式各樣,值得借鏡。閱讀與視野,他作了上佳示範!

 *原文刊於《基督教週報》(2765/2017820日)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