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古華多羅

被踐踏的回憶

每年初夏,不少人都因二十多年前一件往事而記念著。然而,因著近年香港政治風雲變色,為這記念日子蒙上陰影。人不禁反思,為何還要記念?

就讓筆者述說一個歷史故事。

1939年9月,納粹德軍入侵波蘭,揭開二戰的序幕。蘇聯早在8月已和納粹訂下互不侵犯密約,對波蘭土地虎視眈眈。當西方焦點落在西戰線時,較少留意到蘇聯亦從東邊入侵。在斯太林的親批命令下,多達數萬軍警、知識分子、專業人士、神職人員等均被帶到邊境的森林處決,旨在消減「階級敵人」,為日後統治作準備。1941年納粹與蘇聯決裂後,東邊戰線重開,納粹單在卡廷就發現有四千人的亂葬崗。消息傳出後波蘭流亡政府要求調查,但因蘇聯已經成盟軍的一分子而聲音被壓下。戰後波蘭更成為鐵幕國家的一部分,真相大白已變得不可能。

當權者一直以諉過納粹,以謊言掩飾事實,但人民並沒有忘記。香港人還算幸運,波蘭人連公開記念的機會也沒有,只有零星暗地裡的悼念。有些人因揭露卡廷的真相而被捕,付出代價。或許看官會問,既然大勢已去,何不忘掉過去一同共享蘇維埃的榮耀?事實上他們不能亦不為。不為者,是因他們的親人被奪去,承受連哀哭也不能的荒謬;不能者,謊言産生人與人之間的割裂:有人選擇忘記甚至出賣靈魂,有人堅持真理,但更多人選擇沉默而與當權者隔閡。做成的撕裂,不能以䌓榮穩定取代。結果,卡廷大屠殺成為了波蘭人心裡的一條刺,就像卡繆筆下的《瘟疫》是個荒謬卻又切身的問題,使人無法逃避。

香港人對於這荒謬和割裂,一點也不陌生。

一直到1989年底,蘇聯大勢已去,最終承認卡廷案為蘇聯所為,並承諾切查事件和公開更多文件。此後兩國關係沒有童話式的結局,雙方對調查結果的落差,一直牽扯著兩地人民。2010年的卡廷屠殺記念日,時任俄國總理普京出席記念活動,受波蘭朝野所重視。時任波蘭總統卡欽斯基 (Lech Kaczynski)率一眾高官一同出席。可惜歷史總是留下無情反諷,卡欽斯基等人在卡廷的森林墜機死亡,為這歷史時刻蒙上陰影。 

回到今日香港,香港人對這初夏的記念卻沒有以前的熱心,尤其近年某政團作出攻擊變得更具爭議。有大專學生會更拒絕出席、認為事不關己或冷處理,斥之為另類的「政治正確」。其實,記念最重大的意義不在於死者而關乎生者。波蘭人記念卡廷的故事告訴世人,拒絕忘記就是拒絕謊言,對産生的撕裂抗議並要求復和。或許有香港人仍相信他們的「國師」能帶他們「出埃及」到另一個「王道樂土」,故容讓自己割裂與香港和中國的身分關係。他們忽視參與遺忘,其實只是對身邊的謊言和撕裂冷眼旁觀,同樣是「堅離地」的政治取態。

謊言帶來割裂,故需要停止撒謊,面對事實。波蘭與俄國便是一個好例子,罪行不能以謊言永遠隱藏,終有一日會水落石出。不過,即使停止撒謊,割裂的傷害仍舊存在。兩者真正復和的可能在於醫治割裂帶給雙方的傷害,這是波蘭與俄國仍在努力的一環。然而,香港人承受的傷痛,無論是三十年前的或是近年的,卻是無人理會。

早前有泛民議員提出與政府和解,隨即遭全方位攻擊。筆者認為,縱然和解是必須的且動機高尚,但卻忽略了和解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真」。因為帶來撕裂的正是謊言,故唯一能解咒的就是其對反——真理和真相。和解不能透過單方投降便達到,復和的路需要建立在真理和真相之上。

三十年前,因著當時的政治氣氛和港人所受的傷害,楊牧谷牧師以「本土」為基礎寫下了《復和神學與教會更新》一書。當中重申了一個聖經中的基本真理:復和的可能就是「在基督裡,神使世人與他自己和好」(林後五19上,《新漢語譯本》)的復和神學。這並不是甚麼「離地奇談」,在這個把政治置於一切人類活動之上的世代,任何和解的嘗試皆受到政治動機的質疑。唯有把撕裂的兩方都連於超越的真理——基督裡的連合與醫治才能達到真正的復和,使人從鬥爭罪惡中釋放而得自由。這就是「你們這些從前遠離的人,如今在基督耶穌裡,靠著基督的血,已經靠近了。因為基督自己是我們的和平:他使雙方合而為一,拆毀在中間阻隔的牆,以自己的身體除掉了冤仇⋯⋯又藉著十字架,使雙方成為一個身體,與神復和⋯⋯我們雙方藉著他,靠著同一位聖靈,都可以來到父面前⋯⋯」(弗二13-22)

正如卡欽斯基生前預備的演講*裡提到:「長久的關係不能建基於謊言之上。謊言撕裂家國,帶來仇恨和忿怒。所以人們需要真理。爭議從不比爭取自由來得重要和正確。基督徒都知道:真理,無論多痛苦,使人得自由。它連結人們、帶來公義,並指引人復和的路。卡廷的傷口終會痊癒。我們經已走在復和的路上,路縱有跌碰但卡廷的真相已比四分一世紀前更加清楚⋯⋯真理更需要行動非只言語。」這可謂以「復和神學」於醫治政治撕裂的最佳註腳。

筆者由衷祝福每年初夏仍有燭光,呼求著停止謊言,面對事實。不過,筆者更希望的是,有一天,這初夏變為慶祝醫治與復和的日子,不再有撕裂,傷口終能癒合。只盼這日子早日降臨。

http://www.president.pl/en/archive/news-archive/news-2010/art,12,125,freedom-and-truth.html

古華多羅
墨鏡外望,仍舊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