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牧師
五月尾的日子,又快到兒子學校考試季節。我這類自以為不太「怪獸」卻還希望兒子科科及格而升班的家長,無論如何也要開始跟他準備。事實上,學校最近的家課已比先前少,甚至有時是沒有功課,看來都是老師希望學生能騰出多點時間準備考試吧!
一天晚上,我跟兒子溫習中文成語,他亦一如平常地不太有興趣溫習,效果又不太顯著。半途之際,我跟他說:「仔,你出力啲讀啦唔該?」
「我咪出緊力囉!」兒子苦惱地低聲說。
「但係我唔係好覺得你好認真喎!」
「爸爸,你記唔記得嗰次你鬧人呀?」兒子忽然笑著跟我講。
「邊次呀?我鬧邊個呀?你講嘢都無頭無尾嘅。」我答。
「嗰次呀XYZ(親族裡的長輩)上黎食飯,佢問我係咪考第一嘛!你記唔記得你嗰次為左我大鬧XYZ呀!」兒子眉飛色舞地說著。
「哦!我記得,XYZ係我長輩,我未至於大鬧,不過都好決絕咁答左佢,咁你記唔記我當時點答佢?」既然兒子提到這舊事,我就繼續跟他一起回憶。
兒子揚聲答道:「你話你從來無要過我考第一名,你只要求畀心機讀書,升到班就得嘛!」
「係喎!我嗰晚真係咁答佢喎!咁我對你平時默書、測驗又點要求呢?」
「你要我畀心機努力準備嘛!」
「不過話時話,你依家又係唔係畀心機呢?」
「唉!你又講返轉頭喇!」兒子不滿地道。
「梗係啦!對付岔開話題嘅學生都係我做老師時代學返黎嘅強項,依家仲係可以用黎處置你。好!我地繼續!」我說罷就繼續跟兒子溫習了。
我早已知道兒子學業成績不比父母,更非考試第一的材料,所以自小一以來我都未有要求過他要有100分。我也曾擔心這樣會否將標準定得太低,但如果我要他追逐一個虛無飄渺的事情,那只會將自己與他一起逼死了。然而,我一直對他每一次準備時的態度十分著緊,幾年來他都知道父母不為他不及格而責罵,但如果沒有盡力準備的話,及格與否都要準備捱罵。
日前有朋友傳來一段不知真假的母子對話,大意是母親要求兒子測驗要有100分,更對兒子講出:「你唔好諗住自殺呀,你死咗我都燒幾個老師同一大疊作業落去畀你做!」自己看罷真感瘋狂,實在為現今社會的情況感到慨嘆,心裡也提醒自己不要這般苛刻。
事實上,當小朋友進入學校,我們就不斷以不同方法拿他們來評量、比較、考核等等,拿一大串不是他們成長唯一目標的東西無止境地要求他們。昨天收到朋友傳給我一首《我只是個孩子》的歌曲,唱歌的吳耀傑小朋友只有九歲。歌詞的每句都叫人感受到那一種真情,字字都打進人心坎,僅列出部分歌詞如下:
「無憂無慮的日子,已經變成回憶。晚上睡覺常常夢見,做錯的那道題。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我知道少壯要努力,可為甚麼要和別人比?我只是個孩子呀,其實我也會調皮,我只是個孩子呀,給我多一些擁抱吧!我只是個孩子呀,請給我一枝畫筆,我只是個孩子呀,讓我為童年畫出最美的四季。」
我們要孩子按著他們本來被造的模樣成長呢?又或是要孩子按著單一規範的要求成長呢?我不想「扮清高」,我也真會擔心兒子學業成績不好,也擔心他不能升到原校的中學,但我仍反復地問自己,究竟我對他的要求應該是哪一模樣、哪一水平、哪一標準才是他應該有的。孩子不達標的時候,我仍盼望我不是追究分數,而是詢問過程,關心感受。縱然自知難以做到,但仍然希望朝這方向努力,希望有天真的能做到得心應手吧!
—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