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偉然

article-1349072-0cd7e3c3000005dc-424_634x838

人總在選擇,因為處境總要人作出選擇。人以選擇塑造自身,神則以處境塑造人。然而,說「神以處境塑造人」,其實意指甚麼?

要回答這問題,我們最好先想想何謂處境。處境不是地方,當我們說「某人在某處境」,這與我們說「某人在某地」所表達的相去甚遠。當你沉醉於大刀屻景色,說「這裡就是大刀屻」,你不是指座標為KK03408561的大刀屻,而是指眼前迷人的環境氣氛。處境正像這氣氛,人若置身其中便難以抽離,人所有的注意力都會被它牢牢抓住。

處境不是客觀存在,因為處境往往是某人的處境,總是由某人的關切(concern)開展。舉例說,那學生既是陣亡士兵的弟弟,又是年老母親的唯一依靠,選擇從軍與否便是他的處境。這之所以是他的處境,在於「為兄報仇」和「照顧母親」都為他所關切。那學生迷惘不已,求助於老師,至於老師要如何回應,就成為老師的處境了,因為老師也有他個人的關切。

我們的處境猶如佈景板般一個換一個,有時我們會問:「神為何要我走到今天的境地?」這一問看似簡單,卻揭示著「神以處境塑造人」的前設:當刻的我走到當時那處境是神所安排的。當刻的我經歷了過往所有處境,這些處境會塑造了自己,或拆毀或鞏固了自己的價值系統,使自己尤其關切某些事,不那麼關切另一些事。因而面對新處境時,當刻的我會傾向作出那些過往處境使我傾向在這新處境會作出的選擇。

據此脈絡,「神以處境塑造人」的含義,就是神安排當刻某人走到處境A而非處境B,期望人在處境A作出只有在處境A才會作出的、合祂心意的選擇,透過這選擇塑造那人。當然,合神心意的選擇可能是人傾向作出的選擇,也可能不是;無論如何,這是人當刻的應然,不管你選擇承擔或忽視這應然,神的要求總在這裡。若合神心意的選擇為你所傾向的,那你便更易塑造自己成神想要塑造你的樣子;反之,若合神心意的選擇不是你所傾向的,那就是神要求你把祂放回本位,讓神作回神、人作回人。

固然,人常常沒作出合神心意的選擇,沒把自己塑造成神期望的樣子,但神不會因此就對人不抱期望。不論人身處甚麼處境,神對當刻的人總有所要求,當刻的人總有他當刻應作的選擇──無論這選擇對他而言是可行還是不可行,它總是一種可能。

人並不常能看見神以處境塑造自己,惟有當下一刻選擇以信仰的眼睛看待自身處境和周遭環境,人才能超越簡單因果解釋,看見神以處境塑造人。潛藏一切處境後面的,是這個要人選擇以信仰眼睛看萬事的處境。這處境要求人從特定視角觀看所有處境,人站在這視角,就像處身於劇院觀眾席,頭頂的射燈把舞台照得一清二楚。不論舞台上的演員怎樣演出他的人生,也不論演員背後的佈景板怎樣替換,惟有當射燈照射著演員和佈景板,演出的焦點才能清晰起來,而佈景板的意義也才會一目了然。

黃偉然
一個平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