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牧師

hlg_argue

2017年1月2日是難得的一個假期,因星期一可以一家三口一起放假是不容易的,我們在早上亦十分優悠地渡過。到了中午的時候,我們仨就決定出外午膳。當我們更換衣服正要出門之際,我看見太太所穿的,心裡覺得配襯得不合適,於是衝口而出道:「喂!你換過件衫啦!上次都有人話你咁樣唔好睇。」

無心快語就是這樣說了出來,太太一言不發就回睡房再換衣服,然後怒氣沖沖步出家門。兒子與我在這情況下,沒有說過半句話跟著太太進升降機,而這三人間彼此不對話的狀況一直持續到我們在餐廳點菜之後。兒子在這段時間面色亦極難看,眉頭深鎖地看著我夫婦倆。

記不起是我或是太太終於跟兒子開口:「你點呀?整個咁嘅樣出黎?」

「我唔鍾意你地鬧交呀!」兒子鄭重地跟我們說。

「我地剛才唔算係鬧交喎!」我這樣答,心裡在想我夫婦真要爭執的時候他才沒有見過。

「咩唔係!爸爸你講完嗰句之後就激嬲媽咪喇!」兒子憤怒地說。

「我地講完就算,依家無嘢喇!」輪到太太出來打圓場。

「自從我七歲開始,你兩個就成日鬧交喇!」兒子一邊抱著媽咪,一邊在投訴我們二人。

「你係七歲先開始記得我地有鬧交咩?我地一直以來都會鬧下交喎!不過我地一來唔鬧得多,二來又唔鬧得大啦!」我答道。

「咩唔多呀!你地係我七歲之後就成日鬧,我記得!」兒子皺著眉頭地說。

「我地真係唔多喎!點解你覺得七歲之後就成日見到我地鬧交?唔通你以前唔記得嘢?可能我地有少少意見你都係鬧交啦!係咪你見到爸爸媽媽鬧交嘅時候,你就好唔開心?」太太滿有同理心地反問。

「係呀!」

「OK!OK!我地唔鬧喇!好唔好?」

「你地唔好鬧交呀!」

「OK!OK!」夫婦倆齊聲應道。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夫妻關係對子女有很大影響,父母之間如何相處都被子女記在心中,從而塑造了他們的情感、認知、行為表現、自尊感等等。小弟非親職或親子教育專家,但為父八年多少也親身體會這一影響,當日兒子的反應實在是對自己的當頭棒喝。

事情如何發生是一回事,事情如何理解又是另一回事。這次之後自己再回想,夫婦二人爭執的時間不多,但兒子全都看在眼裡,而且亦有很大程度的放大。我們或以為夫婦二人來個省罵國罵一般架勢的爭吵才會傷了孩子,但事實卻不然,對他們來說就算是沉默不言的冷戰也是沒有任何分別,所以我們真要慎言,更要好好栽植夫婦情感與一家三口關係呢!(為免說教,茲不多贅。)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