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諾
兩年前我曾撰文談 失敗後可幹的事,當中提及Donald Trump如何破產後東山再起,更搞了職場真人show 《The Apprentice》,在全世界電視播放。他在節目中的名言”You’re fired!”成為經典[1]。想不到這個Donald 越戰越勇,走去參加美國總統大選,最後選民對他說:”You arehired!”,奪得美國總統寶座。
Donald 當選後,我無意中發現他提出的治國之道居然和已故中共強人 鄧小平 相似[2]。另外,有不少基督徒撰文談Donald 和美國某派教會如何眉來眼去、互送秋波。Donald 無論在中、美兩國內外,教會內外,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Donald 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胞兄叫做Freddy Trump,是家中的大兒子。虎弟無犬兄?Well,Freddy的性格和Donald南轅北轍。Freddy是陽光男,為人友善,不和人結怨,永無敵人。Freddy喜歡boating和fishing,更喜歡flying,曾擁有民航客機機師牌,為環球航空(TWA)駕駛客機,那段時間是Freddy 人生最開心的日子。
可惜Freddy 貴為最大的兒子,老父對他有很大期望,盼他承繼家族的地產生意,不是幹甚麼boating、fishing、flying。但是做生意等於和爛仔打架,銀行、供應商、承辦商、政府等不會對你施恩憐憫,不狠狠打這群爛仔,利潤不會來,沒有強大心理質素是不能成事的。以Freddy好好先生的性格,怎能擔此重任?但老父硬是要他參與家族生意,學習營商之道。最終營商之道學不到,父子關係反倒僵了。
老父一共有三子兩女。次子Donald十分投入家族生意,做得出息(現在更成為美國總統)。三子Robert 在家族公司中任職高層,大女兒Maryanne是聯邦政府法官,另一女兒Elizabeth也不弱,是銀行行政人員;只剩大兒子Freddy不濟事,只投入boating、fishing 和flying等和商業無關的活動。老父批評Donald時,Donald會化批評為力量,把地產生意搞得更好;但當老父批評Freddy時,他就只會喝酒解悶。年輕時的Donald也看Freddy不順眼,曾對他說:”Come on, Freddy, what are you doing? You are wasting your time.”
Freddy 到了中年時酗酒(不知道是否因家庭壓力引發這問題),最後在1981年逝世,享年42歲。Donald 回憶過去時,後悔對Freddy說過的一番話。
儘管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憑藉基本人性和常識,我們也可以唸少少Trump家族的經。估計Freddy生前看到姊弟妹在商業領域内各領風騷,尤其是Donald,助老父的生意更上一層樓,自己則和老父關係鬧僵,又被Donald 訓斥自己不腳踏實地,內心必定十分痛苦。但是,Freddy自問不需要養活父母,也無做過對家族和社會有害的事情,boating、fishing和flying有甚麼問題?為甚麼不讓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為甚麼要逼他去做他不可能成功的事?他不是廢青、廢叔,他可以駕飛機謀生,但無奈他的家人不接納。
在美國也會發生這類Freddy的事件,相信在華人、日本等社會更甚。如果不是Donald去參選總統,有人翻查他的家族成員資料,最終只有極少撮人才會知道Freddy的事。
我有一位朋友,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工程系,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在香港科技大學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學歷顯赫。他曾做過上市公司高層,開過顧問公司,在大學教過書,最後加入投資銀行。最近見過他,他的頭髮奇白,皮膚奇差,精神奇頹。他搖搖頭道:「頂不住了,情願節衣縮食,也要退下來,不幹了。」他一生轉了數間公司,在商界仍未能打出名堂,未能賺大錢(無豪宅、無名車、其妻無名牌掛身)。他的性格太為他人設想,不夠狠,商界不適合他。他年輕時因不了解自己入了商界,到了中年因了解自己和商界分手。幸好他沒有一個商業大亨的爸爸望子在商界成龍,否則頂不住也要頂,死而後已。
「望子成自己心目中的龍」的最壞後果是,子成蟲,不是龍,父子關係鬧僵,不似父子;子甚至得了心理病,終生不快樂。虎父擔心兒子不成虎會出事?因為社會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其實社會對這類Freddy未必有興趣,不會隨便吃掉他。反倒是Freddy的虎父,是他的虎父,吃掉了自己兒子的一生也不自覺。
Freddy的基因本質只是鳥,願飛千萬里,又何苦要逼他成虎?
—
[1] 〈失敗後可幹的事〉
[2] 〈矮仔鄧、麥理浩、戴卓爾夫人、特朗普(Trump)〉
—
施諾
《令人噴飯的謝飯》作者,半生人做過五生人的事:物理學家(1992 – 1998)、人壽保險代理(1999 – 2004)、作家(2011 – 2013)、大學講師 (2001 – 現在)、投機公司 (2000 – 現在)。雖然不能取得卓越成就 ,總算多姿多采地活過。只要一息尚存,繼續反思信仰、人生。盼後半生仍然有學習、進步、驚喜。
2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