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e7%a5%9e%e6%bc%82_cover_front-with-jacket

這是一本題材很新穎的書,作者何兆斌在過往幾年聽了不少與神學有關的講座,也上過不少這類課程。他希望為自己過往幾年的神學學習,做一點整理功夫。於是嘗試把聽課的筆記整理、擴充、深化,並加入自己的思考,輯錄成書,寫成本地神學札記。本書不止記錄課堂內容,也刻畫了本地神學老師的授課風格,甚至反映他們的性格,也邀請老師回應,肯定他們對本地神學教育的貢獻。

本書選了十個、共八位老師講授的課堂內容。這十堂談及不同範疇的知識,如對歷史、媒體、文化、死亡的看法。在每一課題的名稱中,前半部顯示該課堂談論的範疇,後半部(即“&”之後)是一些信徒熟悉的「術語」,如「信心之父」、「道成肉身」、「上主國度」等。這十堂課內容分別是:第1課: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授課:葉菁華教授);第2課:歷史&敍事理解(授課:邢福增院長) ;第3課:處境&信仰力量(授課:陳龍斌教授) ;第4課:公共&信仰踐行(授課:龔立人教授) ;第5課:謊言&信心之父(授課:孫寶玲牧師);第6課:土地&想像之戰(授課:駱頴佳博士) ;第7課:媒體&傳道「工具」?(授課:任志強博士);第8課:文化&道成肉身(授課:趙崇明博士);第9課:死亡&生命‧關係(授課:龔立人教授);以及第10課:天堂&上主國度(授課:葉菁華教授)。其中第1課至第3課是第一部分「⋯⋯收拾過去」;第4課至第8課是第二部分「正視當下」;第9課及第10課是第三部分「遠望將來」。

通過這十堂課,作者希望能讓讀者深刻體會——神學是充滿趣味和意義的,跟我們當下的生活、身邊遇到的種種人、事、物,有密切的關係。這學科的複雜、豐富、精彩的程度,會叫一個人謙卑下來,擴闊眼光,甚至發出連連的讚嘆。作者自言:「我寫這書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能做到一點點我稱之為『贖回神學親和力』的工作。我希望這書能讓人們明白,神學,在一定程度上不是他們想像般艱澀難懂⋯⋯」對於有志多認識聖經和神學思考的讀者,本書是本很不錯的入門好書,頗堪借鑒。

作者何兆斌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曾任職記者和編輯。他又曾參與過突破機構刊物 Breakazine! 創刊和編輯工作,期間完成中文大學新媒體理學碩士課程。後全時間修讀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課程。現在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哲學博士研究生。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