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e5%9c%a8%e9%82%8a%e7%b7%a3%e8%99%95%ef%bc%8c%e6%81%a9%e5%85%b8%e7%95%99%e7%97%95_front-cover

孫寶玲牧師是位多產的作者,多年來他出版了好幾本解經和講道學專著,近幾年他的四本福音書品讀著作也深受讀者喜愛。原來早在2006年,他曾出版過一本說是自己故事的書:《是他是你也是我》,記述自己如何在家人和師友間跌撞而行。如今,他又完成了新著出版面世,名為《在邊緣處,恩典留痕》,繼續講他自己這十年來的故事。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所有文章取自他在自己的網誌Greatest Dad,內容顧名思義,早在網絡流傳。第二部分是2007-2008年因網誌「恩典奇異」引起的會面、會議、郵件往來的所謂「浸神事件」。作者從當年自己保存的檔案中取出會議和會面詳情並郵件往來,如實登述,希望說明事件始末,讓讀者能更深入體會群體的幽暗和光明。第三部分是2009-2016在新加坡侍奉的體會,那是他在三十多年侍奉裏最喜樂和滿足的七年。

《在邊緣處,恩典留痕》一書是作者想繼續講故事,講的是自己經歷的故事,也是許多人都聽聞、甚至親身經歷的故事。作者深切體會到原來在信仰群體裏講群體的故事──特別是幽暗的角落與人性,並不是想像中的容易和必然。對於強調聖經是神話語的華人信仰群體而言,這是頗為諷刺的!

翻開聖經,從第一卷《創世記》到最後一卷《啟示錄》,聖經沒有一處不記述信仰群體跌撞的痕跡。華人信仰群體,一方面對罪非常重視,卻對群體裏的不公不義諱莫如深。或謂順服神所膏立的領袖,或引用「伸冤在主,主必報應」,或顧慮失見證、影響教會形象。信仰群體對其中的不公義置若罔聞,直接或間接縱容和掩飾了領袖的惡行,不斷賦予他們權力,扭曲他們的生命,使他們持續地、合理地、重複地傷害別人。一個又一個的受害者負傷而去。信仰群體成為遮掩罪的地方,不是因為愛,是因為謊言。逐漸,信仰群體沒有成為潤澤生命的清泉,反堆積淤泥,變成吐出毒臭的沼澤。

這書是作者個人的經歷,也是群體的經歷。本書整理和付印,既不是為翻案,也不是討回公道,為的是重走一趟恩典之旅,哪怕是在邊緣處。重走這一回,希望信仰群體能眼睛明亮,看見支離破碎的真相,因而重新渴望和經歷恩典,成為恩典的流通管子。重走這一趟,希望下一代不會重蹈覆轍。勇敢和真誠地面對信仰群體的艱困和限制,與她一起在跌撞中成聖,獻予基督。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