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美國聯邦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簡稱FDA)成立於1906年,負責監管食品及藥物安全。凡藥品、醫材和食品只要獲得FDA許可,就擁有國際許可地位;反之,受其禁制則會帶來極大麻煩。原來FDA成立的主要推手是史華璐(Ellen Swallow,1842-1911),她也是該國二十世紀「食品與藥物管理法」(The Food and Drug Act)的先驅。今集節目中我要介紹的好書,是《隱藏的種子——史華璐:近代食品安全的改革者》,作者是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文亮。這位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家,也同時是台大新生專題課程大學(大學101)授課教師,以及該校生態工程中心主任。
史華璐曾有經營雜貨店和郵局、以及擔任精神院和感化院教師的經驗。三十歲時,她成為麻省理工學院首位女學生,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1878年,史華璐成立「婦女實驗室」,發動學生把市場的食物帶到實驗室分析。1886年,她把研究成果出版為《食材與摻雜》一書,揭發食物摻雜問題嚴重,危害國民健康,更帶給國家沉重醫療開支負擔,引起舉國矚目,此事比FDA成立還要早了二十年。1888年,聯邦政府農業部化學局局長阿特沃特(Wilbur Atwater, 1844-1907,後世尊稱他為「美國食品營養之父」),開始與史華璐一起草擬食品改革法案,期間不斷受到各方嚴苛批評,至1893年才在農業部通過,1895年進入國會,最終十年後立法成功。
《隱藏的種子——史華璐》全書分為八部共五十一章。第一部共五章「食品改革的前奏」;第二部共五章「史華璐的初期教育」;第三部共六章「瓦薩學院的學生」;第四部共五章「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第五部共七章「史華璐的婚姻與工作」;第六部共十四章「史華璐與食品改革」;第七部共七章「史華璐與食品教育推廣」;最後是「尾聲」共兩章。書末還附上史華璐生平、照片資料和參考文獻。本書文筆流暢,可讀性很高。
現今社會已從「吃得多、吃得好」,轉為講究「吃得安全、吃得健康」。人們普遍期盼政府與專業機構相互監督,驅策食品業界實踐良心為民的本分。在那關鍵時刻,史華璐以專精的分析技術揭露食品的摻雜,進而掀開食品安全改革的序幕,改變政府向利益靠攏,推動食品安全管制法案,面對種種刁難與攻擊,貪婪與黑暗,以管家照管上帝國度的心志,堅定捍衛百姓福祉,直到漫長戰役最終得勝。閱讀《隱藏的種子——史華璐》一書,除了能認識這位擁有精湛分析化學技術,深深關懷國民生活與健康的史華璐外;更有助讀者增強思辨能力,不容錯過!
作者張文亮著作甚豐,他尤其有負擔著述具劃時代影響力人物生平事跡,彰顯信仰帶給這些人物的助力。除本書外,張文亮教授的傳記人物系列還有:《兄弟相愛撼山河——威伯福斯與克拉朋聯盟》、《生命科學大師——遺傳學之父孟德爾的故事》、《深入非洲三萬里——李文斯頓傳》、《一把剪刀,幫助千百人——蔡巧與台灣初期護理》、《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法政捍衛者的憂傷與榮耀》,以及前後共有四冊的《科學大師的求學、戀愛與理念》,饒富人情趣味。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