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牧師

home.jpg

兒子在馬路上高聲呼叫著:「爸爸,我好痛呀!」他的左手按著左邊肋骨,繼續講:「我上次又係嚟到呢度就係呢個位痛,好辛苦呀!咁點算?」

「咁上次我點同你講?」對著面容扭曲的兒子,唯有冷靜回應。

「你上次話呢個叫死點,捱完就無事囉!」

「係呀!你繼續頂硬上,身體適應左就會過左死點,咁就賺左喇!」

「但我依家都好痛喎!」兒子越痛就越大聲投訴。

「你又跑又講野,咁點會唔痛喎!你試下唔講野一陣先啦!」

好些朋友都知我與太太在這幾年的運動主要是跑步,兒子偶然也會跟我一起跑。當自己或跟太太一起的話一般都會跑遠一點,從家裡往返大約八至十公里,但兒子一起的話就只往附近運動場跑。雖說去運動場跑,但每次到達運動場之後其實只有我跑,而他就在場邊草地隨意玩玩,所以他真正會跑的就是從家裡去運動場那一公里左右的路了。對於八歲多的小朋友來說,這是不多也不少的距離,反正他在球場裡仍是沒有停下來的。

上面的對話是來自最近一次的跑步,因我曾跟他說過跑步開始不久後,有機會遇上死點(Dead Point),若咬緊牙關繼續跑,適應之後就沒事了。撰寫這文時從網上找到死點的意思:

「長時間的非最大運動開始時,隨運動強度增加呼吸急促,心跳率上升,運動者感到非常痛苦,此時期稱之為死點。其原因為氧的攝取量和消耗量達到最大的不平衡狀態。呼吸循環機能和體溫等變化,尚未能適應運動之故,過了此時期,忽然感到較為舒暢,沒有痛苦的感覺,此時期稱之為再生氣。」

按理大家都不太喜歡這種技術性的定義文字吧!總之就是運動時身體未適應時會辛苦,渡過了就可安然繼續。

兒子跟我跑的時候,有時都會遇上死點而埋怨辛苦的。那天晚上兒子跟著就少講一些(難叫他不講),我在沿途亦不斷為他打氣加油,到了運動場的時候,我問他:

「現在仲痛唔痛呀?」

「車!其實之前已經唔同,不過無同你講之嘛!」兒子能如反駁就足證他沒事了。

「哦!咁你依家仲係咪好辛苦?」

「唔辛苦喎!」

「咁如果你係辛苦既時候就唔跑,你估你衣家仲係會點呢?」我開始設計問他了。

「咁就梗係一路都咁辛苦啦!」

「係喎,我地過死點呢一關係要點做呢?」

「堅持唔好放棄,慢慢習慣左就無事囉!」兒子的總結能力也不錯的。

「所以頭先我話『堅持到底,實有野睇』嘛!」

「咩呀!係『堅持到底,實有戲睇』,我地幾時會睇Angry Bird呢?」兒子打蛇隨棍上的能力十分高。

「之但,話說早幾日你練口琴時遇到困難時,你唔係咁喎!」我終於提出重點問題了。

「我當時無心機練囉!」兒子的答安也滿坦白的。

「咪係!仲要激到媽咪死死吓,你自己話啱唔啱?你下次遇到困難既譜會點?」

「係我唔啱,下次我會俾心機練囉」雖然兒子語氣還有不滿,但起碼答應了會將功補過,那就放過他了。

我道:「好喇好喇!見你話肯改過,我先獎你飲支好野先啦(其實沒有此事我也會買飲料的)!若果到時做得好就再鼓勵你啦!」

兒子性格雖然開朗活潑,但面對困難總愛逃避,練口琴、學體操、做功課等等都是一副好逸惡勞的狀態,這亦是我們常為此擔憂之處。既然今次可以藉著跑步跟兒子談到這一點,我當然不放過機會,只希望他未來能有所進步吧!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