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9789881635082

香港信義宗神學院周兆真院長新近出版了《讀出天機──讀文本 敘羅馬 傳信息》一書。他在自序介紹:「本書取題為『讀出天機』,一方面強調讀者對文本的重要。沒有讀者的文本在理論上是『沉寂』的,一旦有了讀者,文本便『活潑』過來了;另一方面是強調愛慕聖言和讀經的寶貴。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假如讀屬世的書可以得到珍寶,勤讀聖經及正確讀經又豈非可以得著神的心意?這還不是讀出天機嗎?」

全書由十二篇獨立文章組成,計前三篇分別是對釋經講道、《馬太福音》和《希伯來書》的探討;後九篇特選《羅馬書》的難題經文和重要經文探索,幫助讀者理解和思考其中深意。十二篇文章都是從傳遞信息的角度,看讀者從經文中的領會,以讀者對經文的了解為切入點。周博士確信文本作者寫作的目的,是要向讀者傳遞信息。為了達到其信息得到清楚明白和讀者能夠成功接收的目的,作者必會根據讀者的處境──諸如文化、遭遇及接收能力等因素來調校其使用的言辭,因此能夠掌握讀者對文本的理解,必是接近作者的原意,不然作者便是一位失敗的傳遞信息者。《讀出天機》一書便是周氏結合敍事鑑別學和讀者回應鑑別學作為釋經方法的進路,既能帶出經文的信息和效果,亦能幫助今日讀者透過自己對經文的感受和回應,去理解當時原讀者(即聽眾)所理解的信息。凡傳經講道者,本書不容錯過!

十二篇專文包括:1.「經文、釋經、講道、作者原意及傳遞信息」;2.「耶穌被釘十架是誰的責任?《馬太福音》角色分析研究」;3.「忠信的牧者:《希伯來書》的作者的特性」;4.「踏在鋼線上走的保羅:再探羅馬教會」;5.「《羅馬書》二章6節『神勿照行為報應人』和藉信稱義的道理相違嗎?讀者對羅二章1-16節的理解」;6.「藉信稱義,誰的信?「本於信以致於信」何解?」7.「《羅馬書》七章7-25節的『我』是誰?讀者的理解」;8.「基督來了,律法就廢掉了嗎?《羅馬書》十章4節『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何解?」;9.「保羅真是那樣無知嗎?《羅馬書》十一章17-24節橄欖樹的隱喻有根據嗎?」;10.「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馬書》十一章25-26節的解釋」;11.「基督徒的自由:從《羅馬書》十四章1節至十五章13節看保羅及路德的理解以至今天的應用」;12.「最後衝刺:《羅馬書》十六章1-27節的游說功能」。書末附錄甚具參考價值的「書目」和「近代作者索引」,厚280頁。

作者周兆真,瑞典烏布撒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神學博士,香港信義宗神學院院長。著作包括:The Sign of Jonah Reconsidered., A Study of Its Meaning in the Gospel Traditions (1995)、《凡有耳的就應當聽》(2002)、《羅馬書註釋》(2007)和《啟示錄──打開真相》(2013)。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