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HR619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博士,新近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講道集,題為《世界不配有的人》。書中收錄他講壇服事廿二個年頭中二十七篇講章,並邀來梁家麟院長、孫寶玲院長和謝品然博士三人賜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島子老師更授權本書,使用他五幅「聖水墨」畫作封面和插畫,更添美感和意境。全書共分為四部分,計:「世界不配有的人子」七篇、「世界不配有的門徒」十二篇、「世界不配有的國度」五篇,以及「世界不配有的十架」三篇。

邢福增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獲文學士(歷史,1987)、哲學碩士(中國教會史,1989)及哲學博士(中國教會史,1995)。他一直醉心當代中國的宗教政策與實踐、中國基督教史和香港基督教史研究。1993年4月,他加入建道神學院擔任教學及研究工作。2004年8月,他重返母校任崇基學院神學院「龐萬倫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教席」。他又出任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社長和中國基督教史學會副會長,並兼任崇基學院宗教與中國社會研究中心及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2014年8月,他獲推選擔任該校神學院院長職。

他的著述甚豐。其在當代中國政教關係方面近著包括《政教關係:30年變與常》(2009)、《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三自愛國運動與政教關係》(2008)、《新酒與舊皮袋:中國宗教立法與宗教事務條例解讀》(2006)、《當代中國政教關係》(1997)。在中國基督教史方面近著包括《革命時代的反革命:基督教「王明道反革命集團」案始末考》(2010)、《基督教在中國的失敗?:中國共產運動與基督教史論》(2008)、《衝突與融合:近代中國基督教史研究論集》(2006)。關於香港基督教史研究專著包括《天國龍城:香港聖公會聖三一堂史,1890-2009》(2010)、《香港基督教史研究導論》(2004)和《願你的國降臨︰戰後香港「基督教新村」的個案研究》(2002)。

講道的人和他的講章是分不開的。本書題為《世界不配有的人》,宣講者深信自己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導者,而是首先領受上主的道與感化,藉聖言向活在此世與他世之間、理想與現實的張力之中的信徒,傳遞這個世界不配有的道。宣講者期盼著聽道的人和自己都成為世界不配有的人:因為我們所追隨的,是這世界不配有的人子,祂在我們生命中,成為我們的異象。他認定這世界配不上我們:為信仰緣故,門徒要背起自己的十架,準備走一條與世界不同的道路,即使仍未得著所應許的,但仍能信靠上主。

邢院長是位歷史學者,旁徵博引古今中外,對他絕非難事。但誠如「孫序」所言,讀他的講章卻能看見香港的抖動和呼吸,也會為香港而感觸難過,藉上帝聖言而相信這個城市依然可以勇敢毅行。他愛用上帝話語去審閱歷史──看一個城市及在其上的群體的掙扎,其用心和功力可見。本書是講台事奉者閱入世情上佳良佐,不容錯過!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