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萊特(N. T. Wright)
譯者:吳耀鏜

ec1f6f0e910f97315fb50d93d1186e8f-d51ibug
(圖片來源:http://putago.deviantart.com/art/Dark-heaven-304865656)

前言:

對於人類死後將會發生何事,今日教會並沒有一致的看法。然而新約對這個問題非常清楚:一段經典的章節裡,保羅談及:「贖回我的肉體。」(羅馬書八23)。保羅在這裡的意思是毫無疑問的:神的兒子獲應許一種新型的肉體存在,贖回我們目前的肉體生命。而其餘的早期基督教文獻,均與這個意思完全一致。

傳統人進入天堂或地獄如唯一的死後旅程的圖畫,代表一種嚴重扭曲和削弱的基督徒盼望。對於這個盼望,肉體復活並非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而是讓上帝的終局故事,賦予輪廓意義的基本元素。假如我們將之壓縮至邊緣,如許多人視之為間接的暗示;或甚至完全忽略它,如某些人做得毫不忌諱。我們不僅失去附加的特性,如買一輛沒有電動後視鏡的車;我們失去的是驅動此車、並供應其他組件運作的中央引擎。

當我們依據聖經準確談論復活,我們發現一個優良的基礎,可讓基督徒在當今世界活潑和賦創造性地工作;而並非如某些人所認為,是為了逃避現實的人或虔誠的寂靜主義者。

身體復活:

當希羅世界的異教徒和第二聖殿時期的猶太教,都有各種各樣關於生命超越死亡的信念。由保羅開始的早期基督徒,對這個問題就有一致的見解。

當保羅講述腓立比書三章:做「天國的公民」,他的意思並非當我們完成這裡的工作,便會在那邊退休。他在下一行說,耶穌會從天上來,為了將目前粗糙的肉體,改變為像衪自己一樣榮耀的肉體。耶穌以衪的權能成就此事,當中,衪使所有的事情都服從自己。這段簡短的陳述,或多或少概括了保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復活的主耶穌就是基督徒未來肉體的模型,並且復活也是藉著衪。同樣,在歌羅西書三1-4,保羅說:「當彌賽亞(衪是你生命的那一位)顯現的時候,那麼你們也要跟衪一同顯現,分享衪的榮耀。」保羅並不是說:「一天你會跟衪一起」,不,你已經在衪裡面擁有生命。這個新生命,基督徒秘密擁有,在世界隱藏,並會向前迸發出完滿實在和可見的肉體。

最清晰有力的章節是羅馬書八9-11。保羅說:「如果上帝的靈,耶穌彌賽亞的靈,住在你裡面,這位使彌賽亞從死裡復活的上帝,也要藉著住在你們心裡的聖靈,把生命賜給你們必朽的肉體。」上帝會賜生命,並非賜給肉體脫離的靈魂,也並非像許多人所視之為一個非物質(non-physical)意義的精神體(spiritual body),還包括「你們必朽的肉體。」

其他新約作者支持這個觀點。約翰一書宣稱:「當耶穌顯現,我們都會像衪,因為我們將看見衪的真相」(約翰一書三2)。耶穌復活的肉體,在目前對我們來說,在其榮耀和權能裡面,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當然對於約翰福音,儘管想要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來閱讀這卷書的人會感到困惑;但關於未來肉體復活,我們仍有一些最清晰的陳述:耶穌再次肯定普遍猶太人對最後一天復活的期望,並宣佈時刻已經臨到。這是相當明確的:「時刻將到」衪說:「事實上現在就是了,已死的人要聽見上帝兒子的聲音;那聽見的,都要活過來;並所有在墳墓裡的人都要出來。行善的,將復活而得生命;行惡的,將復活而被定罪。」(約翰福音五25-29)

死後世界與死人復活:

在這裡,我們必須討論約翰福音十四2,耶穌所宣告:「在我父家裡,有許多住處」的意思。這經常被解釋為(尤其在喪親之痛時採用)死者(至少是基督徒死者)將會永久在天堂,而不是其後再復活過來,過新的肉體生活。但這裡「住處」(abode),古希臘文常用的“monai”,並不指向最後的安息之地,而是暫時停止的旅程,而最終將帶你到別的地方。

這跟路加福音廿三42-43密切相關,耶穌對臨死的強盜說:「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裡。」儘管歷來傳統的誤讀,這裡樂園的意思並非說終站,而是樂而忘憂的庭園(Blissful Garden),寧靜休息的庭園,在那裡,死者得著更新,等待新一天的曙光。這句的重點在於,強盜的要求與耶穌的回答之間明顯的對比,強盜說:「你的王國來臨的時候,請記得我。」意味著這將是某個遙遠的未來。而耶穌的回答,將這個將來的盼望帶進現在。這當然意味著,隨著衪的死,王國確實來臨了,即使它看起來並不像大家所想像的:「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裡。」當然還有一個將來的圓滿,包括最終的復活;路加整體的神學理解,對此方面是毫無疑問的。耶穌畢竟在受難節「今天」再沒有起來。路加必定已經明白衪指向的是「同在樂園裡」(being-in-paradise)。藉著耶穌,將來的盼望已經進到現在。因著信,死人在最終再喚醒之前得到的核心承諾是:立刻與耶穌在一起。保羅寫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那是好得無比的。」(腓立比書一23)

復活這個詞本身,出現在古代世界,有一個慣常的意思。這不是一種談論死後世界(的狀態)的方式,而是一種談論新的肉體生命的方式,無論人在死後立即進入的(可能的)存在狀態是怎麼樣(譯按:這種狀態存在於肉體死亡與新的肉體生命中間。)換句話說,這是肉體死亡之後的狀態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 after death) 。

那麼,彼得前書一章所談到的拯救:「為你們保留在天上的」(4節)「因為你們領受了你們信心的結局,就是你們靈魂之得救。」(9節)是甚麼意思呢?這裡我想起西方基督教的不假思索,領我們誤入歧途。今天大多數基督徒閱讀這樣的一段話,假設這意思是:天堂就是你要去得著拯救的地方;或甚至認為得救在於「當你死後上天堂」。我們以現在西方世界語言所理解的方式,跟耶穌的意思和衪的聽眾所理解的是完全不同的。

一開始,天堂其實是一個談論上帝的敬虔方式。所以「就會有財寶積存在天上」(馬可福音十21)的意思是「神同在的財寶」。但從這原初的意義所衍生的是:天堂是一個地方,積存著上帝將來的目的。意思並非這些金銀財寶會停留在此,人將要上天堂去享受它們;而是這些財寶已經保存好,預備在地上實現的時期(彼得前書章5)。上帝將來所繼承:不朽壞的新世界和新肉體,棲息於那個世界的,已經保存好,等待著我們。所以,這些財寶將會在新天新地誕生。

翻譯原文:
“Heaven is not Our Home: The Bodily resurrection is the good news of the gospel—and thus our social and political mandate.”, Christianity Today, Vol. 52, No. 4, April 2008. N. T. Wright posted on 24th March, 2008.

吳耀鏜
沐浴於基督身體的愛河中。於心碎中拾回珍珠一顆,晶瑩的心靈於翻騰的日月中沈寂,在驚詫中發現背叛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