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為香港政改普選方案落了三道閘,引發民間自發「雨傘運動」,以和平靜坐佔路方式表達公民抗爭,爭取普選訴求。但我們必須承認,中共的「全權統治」經已進一步在港深化,五十年還未過半特區便已變成「一國大於兩制」,在重大政治課題上全部收歸中央。在「全權統治」的現實下,香港教會和信徒該如何去應對?這是一個很值得花時間去思考和預備的問題。
德慧文化在2015年年初舉辦了連串講座,如今又整理成書出版面世,書名是《仄徑舛途──全權統治下的教會》,是本誠意和適時的好書,值得讀者齊來捧讀。全書輯錄了十篇專文,由八位學者給當下此地信仰群體分享他們的專長和識見,冀能帶著基督信仰延展與教會在地成長的歷史意識,帶出他們對香港本土社會及教會的深深關懷與承擔。
《仄徑舛途》全書共分為十章,分別是:
- 陳龍斌:羅馬政權下的早期教會
- 吳國傑:全權統治下的二、三世紀教會
- 郭偉聯:英國宗教改革時期教會
- 鄧紹光:選擇分離、被迫邊緣的信洗派教會
- 鄧紹光:教會的鬥爭、神學的鬥爭──認信教會與潘霍華
- 陳家富:德國基督教會的納粹陰魂與納粹政權的基督精神
- 邢福增:中國共產政權下的教會──三自教會與家庭教會的經驗
- 郭明璋:台灣國民黨戒嚴底下的教會
- 龔立人:族群的圖騰與人民的上主──種族隔離在南非
- 龔立人:歷史的哲學與歷史的上主──一九四八至六八的捷克教會
專文給讀者的眼界(scope)設定在教會與權力的交鋒——或抵抗、或順從、或糾纏、或彼此利用、或排除異己……從第一世紀羅馬政權統治下的新約教會,穿梭宗教改革時期,到訪不同地域,遊走至二十世紀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的捷克教會。著眼的是教會在持守基督信仰的忠誠認信下,與國家政權的互動張力;叩問著教會當怎樣行走國家全權統治現實下的仄徑舛途。書名「仄徑舛途」四個字,彷彿從原來的十堂課,化身成為十篇專文,在游走於歷史事跡間,不時浮現講者、編者、讀者心頭。如同約翰福音一章說的「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一5),教會在世(而不屬世)見證上帝永恆生命之道,但世界(及其上的權勢)卻不願認識及接待此道(約一10、11)。
仄徑舛途是教會從誕生至延續兩千年至今,必然面對的生存現實,更是描繪了煉淨教會生命所信所宣的十架道路。本書不容錯過!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