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培德牧師
今集節目中我要介紹本頗為奇特的好書,書名是Uncommon Gratitude: Alleluia for All That Is,中譯名稱叫《感恩》,譯者是譯林高手陳恩明牧師。英文原著初版於2010年。本書是一位本篤會修女與一位聖公會牧師的對話,主題是「哈利路亞的真義」。
本篤會(the Benedictine Sisters of Erie, Pennsylvania)修女是卓滌娜(Joan D. Chittister, 1936-),12歲便獻身進入修院,先後在聖母大學和賓州大學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主修語言傳播理論(speech communication theory),曾創辦庇靈維聖當代靈性生活資源及研究中心(Bentvision: A Resource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Spirituality)並擔任行政總裁,是國際知名作家和演講者。她長年關注有關靈性生活的課題,常周遊各地講學;又是聯合國贊助的「全球女性和平促進會」(the Global Peace Initiative of Women)的共同主席。她的著作超過五十種,其中包括兩本獲天主教報業聯會(Catholic Press Association)首獎的著作《熱愛生命》(Passion for Life)和《那個季節》(There Is a Season)。已出版中譯著作包括《路得的故事》(The Story of Ruth)、《老得好優雅》(The Gift of Years:Growing Older Gracefully)、《幸福》(簡體)等。賓州大學更在2015年為她設立檔案資料館(the Joan D. Chittister Literary Archives),足證其貢獻卓著。
聖公會牧師是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則是華人讀者們較為熟悉的,是英國聖公會坎特伯里前大主教。他在1950年6月14日出生於威爾殊小城鎮斯溫西(Swansea),因患病失去了正常的童年。他後來入讀劍橋大學基督學院修習神學,因受導師唐諾.麥金農(Donald MacKinnon)啟發,開始醉心研究俄羅斯正教神學。這異於常人的學習甚至曾在英國國教內部引發激烈辯論。才二十五歲,他在牛津大學華德罕學院完成哲學博士學位課程。威廉斯曾先後在牛津、劍橋等大學和神學院任教,現在是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e College, Cambridge)院長。著作廿餘種,已出版中譯本著作包括:《復活的力量》、《信為何物》、《活出天主經》、《神光之住處》、《知識的傷痕》等。
哈利路亞帶著「讚美那永活的」的意思,是信徒的讚美和感恩,也是人類喜樂的頂峰。現實人生有些事物使我們自然發出感恩之聲:上主、和平、財富、生命、信仰、合一。但跟這些共存的死亡、分裂、痛苦,甚或罪人,卻使我們難以想到要開口讚美。本書兩位作者盼望讓讀者看見,人一生就是學習頌唱哈利路亞,力求在幽深的時刻裏辨認所隱藏的聖顏。找出哈利路亞在人生中的意義,即是學習如何面對最叫人無法讚美的時刻。書中的反思表明頌唱哈利路亞並非逃避現世之舉,而是叫人看到另一個實在。《感恩》一書以哈利路亞召請讀者進入反思,以此為默觀基礎,為人生世事最終的「阿們」,不管當前所付的是甚麼代價。作者邀請我們從哈利路亞去看今生,既歡迎箇中的複雜性,也把它放在更恆久的目光之下,以更遠大的眼光看人生。
這是一本要用心閱讀的好書,我推薦!
(逄週二與《時代論壇》網上電台同步發放。)
—
陳培德牧師
資深文字牧師,德慧文化創辦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