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化九公
近來Apple Music進軍串流音樂,就連Facebook也積極考慮與唱片公司合作發展串流音樂,串流似乎已經成為大眾聽音樂的主流頻道,甚麼聽黑膠與唱片都已變成復古與收藏。但此文想談論的,並不是哪一個音樂串流技術較好、哪一個音質最靚聲、哪一個服務最多歌曲及歌單。
我想談的反而是,串流音樂技術的發展讓我再思甚麼是真正的「聽音樂」。
無法取代聽Live Music
音樂可算是難而捉摸的藝術,無論科技如何發達,錄音技術幾強勁,錄音科技始終複製音樂自身的神髓。
還是留聲機的錄音時代,樂手都是密麻麻貼在一起錄音。到了今日錄音可以分track錄,而且還可以修飾不少錄音上的瑕疵,但真正的音樂是永遠不能被收錄的,尤其是人類在音樂上的感情演繹,無論科技如何發達也不能複製過來。
舉個例子,筆者經常找來傳奇音樂節Woodstock及冰島國寶級樂隊Sigur Rós的紀錄片Heima觀賞,但再怎樣精彩,也沒法感受現場的氣氛與震撼。所以筆者聽音樂或是鑑定是否與樂團有更多合作空間,很多時會先去聽一次他們的演出,才決定合作形式。
聽音樂太方便吧!
雖然今天串流音樂帶來方便,只要有隨身裝置就能隨時聆聽,音樂催化出來的空間可以令你暫且與世隔絕,有種靈魂出竅的感覺。但因為太方便的緣故,當聆聽現代音樂愈來愈方便,音樂變成私人樂趣時,會使我們忽略其實聽音樂本身也是一種集體活動。古人玩音樂是社交活動,中世紀時期的宮廷音樂亦是如是,只是錄製技術太發達,可能改變了現代人聽音樂的習慣,以為聽錄製的音樂就是真正聽音樂。對於筆者而言,聽Live才是真正聽音樂。
所以筆者無論是工作、或工作以外舉辦山寨音樂會、或是搞公司的made in Hong Kong music系列,都經常強調舉辦音樂會,因為筆者深信現場演出永不能複製,也只有一次機會感受現場音樂的神聖觸動,亦唯有現場音樂才會令樂團與樂迷有更大的互動空間。
隨著科技發達,聽音樂的習慣被慣性引導,這次串流音樂技術之戰,乃是時候反省一下什麼才是真正聽音樂了。
(原文刊於作者blog。)
—
文化九公
筆名「文化九公」, Hallelujah Get Out 成員,山寨音樂寨主。扮另類,迷戀木結他,文字亦戀上寫音樂,仲要係今時今日數碼化年代,硬頸買唱片!如果世上無音樂,我應該在世界末日前,好快離開人間,或者自閉玩音樂好了!但天真地仍相信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甚至將搖滾樂與「毫無關係」的基督信仰,溝埋一齊作反思,為了在生活中找到激情的盼望。 其實懶勁,我不過是一個有文化的狗公……
作者blog:http://rockmychurch.blogspot.hk
作者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rockmychurch
山寨音樂FB:https://www.facebook.com/ShanZhaiMusic
Hallelujah Get Out FB:https://www.facebook.com/HallelujahGetOu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