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鍾樹森牧師

l_shutterstock_homework_1200x675

上周某夜,晚飯後我安坐廳裡的梳花看書,突然聽到太太在兒子房間高呼:

「點解會咁錯嫁?仲要爸爸睇完都錯,點解呀?!」

「爸爸睇左喇!佢話無問題我先食飯嫁!」兒子理直氣壯地回答。

「爸爸,你點睇嫁?點解可以check完都錯呢?」

「我我我……我睇左喇!我見佢都做哂,又係咁上下,成績對錯要佢自己負責嘛!」這次由我先開始抵賴。

「爸爸,你可唔可以比尐心機去睇呀仔做功課呢?你既任務唔係只睇佢有無野寫左上去,係要睇佢做得啱唔啱嘛!」

「鍾小睿,你可唔可以比尐心機做功課呢?如果你比尐心機既話,我就唔洗比媽咪鬧啦!」似乎我這次都十分無賴。

「爸爸,你可唔可以比尐心機睇我尐功課呢?你比尐心機睇我尐功課咪唔洗比媽咪鬧啦!」兒子也不是省油的燈!

對話至此,少弟無言,唯有夾著尾巴速逃!相信處理子女功課是不少家長日常叫苦連天的事情之一,自己都有不少檢查兒子功課的機會,不過卻往往成了我這個爸爸「蝦碌」的時候。

在日常裡,兒子每天放學後會由菲傭姐姐帶往學校對面的圖書館做功課,完成功課後若時間許可還可以在公園遊玩,若時間緊迫就直接回家。兒子回家後晚飯前是一段休閒一點的時間,大致都是洗澡、看書、玩玩具等等。到我晚上回到家裡,兒子就需要自行將手冊打開,按功課欄所載逐項功課翻開給我檢查,檢查與改正後就安安樂樂等吃晚飯了。

上一段是否寫得如夢幻一般呢?當然如在夢境裡的說話,撇除我能在七點半前回到家這一項較有把握外(若不能的話那一晚就要他睡了才回到家),如果每一天的事都能按此程序發生,那就已經天下太平了!就算我能極速回到家裡,但也不能保證兒子能順利完成每一項,然而更叫自己都會感到無奈的,就是自己的表現。很多時其實都不是自己想疏忽大意或撒無賴,在核對兒子功課的時候就總有錯漏,有些時候沒將錯誤改正、有些時候沒按指示填上遺漏的部份、有些時候整份功課忘了、有些時候忘了執拾書包等等,總是有些原因出錯。自己想起這些錯誤也真的感到不好意思,但奈何錯了就是錯了,沒法否認,無從抵賴。

事後有機會跟朋友談及此事,我立即得到莫大的安慰,他說:「天下爸爸都係咁上下水平啦!你鍾意就出去四圍問下,有邊個幫呀仔對功課會好得過老婆?就算有能力好過老婆都唔會出力做得好過老婆,有尐野你要明點解先得呢?」

答案是甚麼?看來不講明白比講明白安全,爸爸們,你懂的!

鍾樹森牧師
人到中年,當過中學教師、神學院教師,現最常被人叫作牧師,心裡仍最愛當老師,所以最愛梁啟超那句:「獻身願作萬矢的,著述求為百世師」。回到家裡,甚麼師也不比一聲「爸爸」,不過爸爸不易當,有激氣時、有開心時、有疲累時,但爸爸又應該會比牧師、老師當得最入心入肺呢!